贾复婧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渡口堡中心学校,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美术作为小学生艺术教育的起始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美术同其它课程一样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真正学到艺术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正确理解审美概念,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欣赏能力与挖掘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形势要求和潮流。教师要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和创新教学策略,为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以下针对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几点解决方案。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人作为对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欣赏能力,它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教师要明确小学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加强对小学美术审美的认识。小学美术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来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换句话说,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鉴赏美来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它不仅能够端正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促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例如,教师在美术的第一堂课,就应该强调学生不仅要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美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措施,并主动配合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安排,构成美育一体的良好教学结构。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为基础的阶段,是学生感知能力最为敏感的阶段。教师要抓住时机,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也是上好一堂美术课的首要环节。
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离不开教师对美术教材的研究。过去的教材内容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培养能力为辅;教学方法是以灌输为主,而如今的美术教材是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来创设丰富的审美情境,个别教师在备课时只考虑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真正的教学目标,这样往往得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例如,教师在探究《谁的鱼最大》这一美术章节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作为课堂导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也充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平台。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动画、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发散自己的艺术思维,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创作出更加有魅力的艺术作品。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室里张贴一些精美的艺术作品,营造一种良好的艺术氛围,只有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才能激发学生感知美、创造美的欲望。
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美术作品实际上都是由点、线、面、色彩等组成的,虽然每个学生的想法和见解不同,但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著名美术作品都是应该值得学生学习的。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鉴赏名家作品来感知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美,完善学生自身的鉴赏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美”的知识的传授和教育,坚持不懈地促进学生形成美的正确观念。例如,教师要通过线条、画面和色彩等教学,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美,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也要学会评价美。几乎所有艺术作品都是通过比较来呈现的,教师要注意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发现和感受美。比如通过组织绘画比赛、板报评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多多参与活动。然后教师要进行作品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而且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与学生自评的综合。通过多方面的讨论和评比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参与欲,也能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