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春娟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 651700)
茶是我国从古代流传到今天的饮品,是我国的国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茶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敬客会友、养身健体的传统饮品,而且饮茶也成为了一种享誉世界的艺术。同时,日本茶艺行业发展很快,他们的茶艺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精通茶艺服务、表演等,这给我国茶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灵感。我国对于茶艺师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茶艺专业。如何培养茶艺人才成为高校的热门研究课题。
近几年,我国越来越强调传统文化对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影响,致力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茶艺产业不仅强调茶叶的经济价值,还强调茶叶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此种情况客观上刺激了我国对于茶艺技能人才培养的迫切性。一方面,高职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职业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在饮茶热的今天,茶艺师的地位和需求量将大幅度提高,茶艺师将成为一个前景十分广阔的职业;另一方面,茶艺师是饮茶文化的代表。加强对于高职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宣传饮茶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增加人民对于健康养生的认识,有利于宣传我国传统修身养性的茶文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茶艺教师数量有限,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绝大部分教师不是专业出身,缺乏既有专业技能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随着近几年茶艺课程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茶艺感兴趣,但能从事茶艺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据调查,一所高职院校只有一名教师教授茶艺课程的不在少数。甚至,多所高校普遍存在仅靠一名教师完成从茶艺实训室到课程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
众所周知,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但茶艺技能培养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茶艺技能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的现状。在有些高职院校,茶艺技能课程仅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没有专业出身的教师团队,更没有完善的教材体系。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的茶艺技能课程有什么样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都是尚不明确的,亟待完善的。只有课程体系完善起来,才能培育出优秀的茶艺技能人才,所以我国课程体系的完善任重而道远。
我国各大高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操作的问题。教师操作,学生观摩;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课堂上学。下课以后,学生缺少实际操练技能的机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会很难快速的适应茶艺师工作岗位。另外,茶艺技能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能力上,更应该强调对茶文化的学习及对茶文化精神的传承,还要强调对我国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茶艺本身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艺术,需要高职学生深谙茶艺文化,精通我国的茶历史,对茶要有由衷的热爱之情。如此,才能把茶艺表演的精髓展现出来。但我国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学习自制力,可能会对茶文化的学习存在排斥心理。
茶艺服务行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相关的教材、师资力量上都还在发展阶段。因此,首先要对教师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培训,教师自己也要加强对于茶艺相关资料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教师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去。加强和茶艺从业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更新自己对于茶艺市场的认识,不断改进自己的茶艺技能,对茶楼经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研究,结合自己的茶艺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茶艺综合资料库。再次,可以聘请社会上知名的专业茶艺人员到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或者讲座。不断的优化我国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培养更优秀的茶艺人员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我国来说,茶艺课程是我国新兴的一门课程。所以,要加强对于茶艺课程的科学性建设。加强和茶艺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根据国家对于茶艺师职业的最新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要求,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不断丰富现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对于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培训能够满足市场上的实际需求,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当今时代,我国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已是摆在高职学院面前十分突出的问题。学校不能只关注对茶艺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等精神,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适应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学习最新的茶艺技能、茶文化和相关领域的管理技能。
综上所述,茶艺师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市场的实际需要,不断的专业化、系统性的改进丰富茶艺课程,不断改进和创新茶艺教学方法,加强和茶馆等的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和茶艺文化大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我国高职学生茶艺技能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合格的茶艺技师,把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