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道”理论在乡村振兴中的规划应用研究

2019-01-13 00:36:09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辉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绿道廊道景观

文|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辉

一、研究背景

乡村与城镇共生共存,城乡关系始终是一个重大命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各地各部门近期都在研究、探索乡村振兴的思路、模式并及时总结经验。本文正是基于全国各地乡村振兴的规划、实施情况,以“廊道”相关理论在乡村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分析其对乡村振兴的启示,并探讨“廊道”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规划应用前景。

二、“廊道”相关研究及趋势

廊道(corridor)是一个常见概念,一般认为源于景观生态学,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带状景观要素。以“廊道”为基础,除了生态学意义的生态廊道或“绿色廊道”,还派生出了景观廊道、绿道、风景道、线性景观,乃至遗产廊道、旅游廊道等相关概念。近年来,在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旅游开发等领域,与“廊道”相关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截止2019年4月底,在中国知网城市规划知识仓库,以“廊道”为关键词检索到文献共有1058 篇。1994年,肖斌、刘金龙在《村镇景观的特征及其建设初探》一文中首次提到了景观生态学意义上的“廊道”概念。1997年, 俞孔坚、李迪华较为系统地引介了景观生态模式在城乡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认为“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景观生态规划途径的基本分析、评价和表述语言。此后,关于“廊道”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加,直到2015年度达到91篇后开始迅速减少。

再对关键词中含有“绿色廊道、生态廊道、景观廊道、旅游廊道、遗产廊道、文化廊道”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文献总数达到了4280 篇,并且呈现出逐年持续增加的态势。这说明,廊道的研究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生态学概念,而是扩展到文化、旅游等社会科学范畴,甚至近几年有以文化旅游领域研究为主的趋势。若以“廊道”并含“乡村”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则文献数仅有101 篇。可见乡村中“廊道”现象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也侧面说明在实践中对于“廊道”理论在乡村地区的应用还很不充分。

三、乡村语境下“廊道”的基本特征

既然“廊道”研究已经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了更好地支撑“廊道”理论在乡村语境下的应用,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廊道”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源于景观生态学的观点认为联系相对孤立的景观元素之间的线性结构称为廊道,且廊道必须是连续的。常见的廊道景观有连续的林带、河流、道路、峡谷等。闫水玉等人比较了世界各地的实践后,认为廊道的规划建设存在三种方法体系,即美国强调多重功能兼备为主,欧洲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亚洲新加坡等则强调休闲游憩功能为主。

在乡村相关的研究中,专门针对“廊道”的文献较少。通过对各种概念的梳理,可以发现在景观生态学的基础上,随着跨学科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廊道”的内涵不断丰富。本文认为,作为普遍意义的“廊道”,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廊道形态应当具有连续性,并且完整的廊道可以形成网络系统;

2、廊道与其所处的环境特质同时具有差异性和连结性,同时具有较为统一的空间尺度;

3、廊道的功能应当是多元的,不同的廊道系统具有不同的主导功能。

四、乡村振兴中的“廊道”应用

从各地乡村振兴的实践来看,“廊道”的应用已经不局限于生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应用场景,可分别用“绿道”“古道”“赛道”来概括。

(一)绿道

我国的绿道研究与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广东省2009年开始建设绿道系统,串联乡村、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节点。继广东之后,全国各地掀起了绿道建设的热潮,绿道也从城市走向更大的区域,不少乡村地区也开始建设绿道。

各地绿道的名称各不相同,常见的有风景道、旅游廊道等。在浙江、山东、江苏等较发达的地区,绿道已经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无论是新建还是老路改建的乡村绿道,除了交通通道的基本功能,还是乡村文化复兴、经济发展、优良民风民俗重塑的载体。

(二)古道

“古道”的理论基础主要构筑在遗产廊道(文化线路)之上,是对“廊道”概念的一个扩展与升华,更强调基于线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基础上的再利用。遗产廊道更强调整体联动、群体遗产和动态发展,汇集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历史与审美教育、生态修复等多重效应。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日益深入,依托“古道”带动乡村发展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广东省的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工作,被称为“以道兴村”的广东模式。在我国广阔土地上和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遍布各地的古道多数仍旧湮没在乡村山野,具有极大的潜力。

不光是古驿道,我们还应深入挖掘沿河、沿山、沿路的各类乡土文化资源,通过以线带点、多元化多途径联动保护利用,极大提升乡村整体效益和人文内涵。

(三)赛道

近年来有影响力的体育健身赛事或休闲活动也成为各地打响城市品牌、传播地方文化的重要抓手。众多马拉松、骑行、徒步等赛事活动深入乡间,除了串联各乡村的赛道以外,沿线往往会进行绿化提升、村容村貌改造等,实际上正是借助办赛的机会提升沿线建设水平,形成新的风景廊道。这些赛事借助乡村的环境、风景吸引参赛者和观众,将体育、健身休闲等活动和乡村发展有机融合,促进了乡村新业态的产生,给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机遇。

我国地域差异性大,无论山野海川,都可开展乡村跑步、骑行、登山、漂流、泛舟等多种体育赛事活动。由于运动项目的特性,赛事大多需要线性或带形的空间载体,依托赛道形成廊道是乡村发展的新思路。

五、“廊道”理论的启示与前景

通过具有复合功能的各种乡村“廊道”建设,乡村功能更加完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乡村的价值不断提升,市场要素加快向乡村流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相互对接,以“绿道”“古道”“赛道”为主要表现的“廊道”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巨大作用。

(一)廊道理论可以指导城乡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变化、区域污染加剧等因素影响,很多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乡村资源和城市要素是否能够融合转化为发展动力,往往取决于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情况。恢复生态廊道作为一种应对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的有效手段,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值得重视。

经过漫长的农业耕作和社会发展,人类活动早已无处不在。可以说,任何一个城市周边都很难找出完全没有村庄和农业生产的区域,这对于生态廊道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极大挑战。在区域生态一体化的前提下,科学引导廊道及沿线乡村地区发展,这需要我们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从构建大区域廊道网络系统的高度去落实生态修复等问题。

(二)廊道理论可应用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廊道”具有异质性和尺度相对统一的特点,这与乡村公路、河网水利等建设工程相契合。贵州六盘水市通过“组组通”乡村公路建设,将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了偏僻乡村,极大推动了全域旅游。

大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绿道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常规措施之一。各种廊道一般是依托沿线的风光、风情和风土等资源规划建设,但很多乡村地区的道路、网络、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和驿站、公厕、垃圾等配套设施往往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落后,也未必能满足“绿道”等廊道建设的标准。这就需要从政策、资金、制度保障和规划设计等多个方面来推动,按照城乡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一体化的要求,通过廊道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从而促进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廊道理论可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集聚

产业兴旺、农民致富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安徽绩溪县利用徽杭古道充分挖掘其徽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以徽商文化为载体开展了国际越野跑山赛等一系列体育活动,促进了古道地区乡村的经济振兴,也使当地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廊道的发展会带动沿线乡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一廊兴,沿线旺”的带动作用。对于乡村文化遗产、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能够极大地激发农民的历史使命感和文化自豪感。同时,新的业态和体育、旅游等文化活动的普及,给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城市新风尚、新文明,会促进城乡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并有效激励乡村改善乡风民俗。

六、结语

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必须站在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才能实现,也需要多学科、多视角的理论支撑。尽管各种“廊道”现象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屡见不鲜,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实证案例的介绍和分析,还缺乏系统性和理论高度。

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目前乡村地区尤其是城市近郊地区缺乏生态和功能上的连续性,应当构建多功能整合的廊道网络体系,才能更加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生产体系,带动乡村发展水平的提高。无论是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上看,“廊道”理论在乡村振兴中均大有可为。借助于多学科的廊道研究,有助于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将“廊道”理论应用到更多乡村振兴的规划、建设、实施和管理中去,从而加快实现乡村振兴,进一步融合发展新型城乡关系。

猜你喜欢
绿道廊道景观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绿道上的“风景”
先锋(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景观别墅
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 05:27:54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少儿美术(2021年2期)2021-04-26 14:10:22
火山塑造景观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资源导刊(2020年5期)2020-06-12 11:36:58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6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5
三明市建设城市绿道
福建林业(2015年2期)2015-04-09 06: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