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部主治医生 李 俊 主任医师 杨 汀 摄影/郝 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引起的,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去年,由我国王辰院士团队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首项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上。其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达13.7%,我国慢阻肺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慢阻肺已经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这不能不引起整个医学界和广大民众的重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慢阻肺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分析这些危险因素,对慢阻肺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我国现有“烟民”逾3亿,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慢阻肺发病风险越高。二手烟暴露也会导致呼吸症状和慢阻肺。
烟草烟雾中多种成分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损伤肺脏,戒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慢阻肺的自然病程,使其死亡风险下降32%~84%。尽管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已经被充分证明,但许多吸烟者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仍照吸不误,对于“吸烟成瘾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治疗”的理念缺乏认识。吸烟者作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即使无明显症状,肺功能也可能已经受损,在重视慢阻肺的筛查的同时,亦需加强烟草依赖疾病诊治,有力推动我国慢阻肺防治工作。
我国慢阻肺早期诊断率低,既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初诊为慢阻肺中重度者超过60.0%,所有被确诊为慢阻肺的患者中仅35.1%的患者以往被诊断为慢阻肺。
王辰院士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阻肺知晓率及肺功能检查普及率极低,研究的受访者中仅约10.0%知道慢阻肺这一疾病,不足10.0%的受访者曾接受过肺功能检查。在所有慢阻肺患者中,不足3.0%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近90.0%此前从未得到明确诊断。特别需要引起关注的是,60.2%的慢阻肺患者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说明普及肺功能检查对实现慢阻肺早诊早治的重要性。
据有关调查显示,男性吸烟率高达59.5%,是女性吸烟率的21.3倍,但男性慢阻肺的患病率仅为女性患病率的2.0倍左右,这是什么原因呢?
室内被动吸烟是女性慢阻肺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个122.5平方米的房间里,吸一支烟,PM2.5的浓度可达到800微克/立方米(我国PM2.5标准是:24小时平均浓度值小于75微克/立方米),室内PM2.5浓度严重超标。重要的是被动吸烟者在室内多次、持续、反复地吸到多个吸烟者吐出的烟雾。因此室内被动吸烟的危害远大于主动吸烟。
室内生物燃料的使用对于女性而言影响尤为重要。室内生物燃料接触指的是长时间使用煤、木材以及动物和植物废料作为燃料以供做饭及供暖。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清洁能源替代生物燃料及改善室内通风条件能够明显降低慢阻肺风险。
我国慢阻肺的患病率如此之高,然而与之不相符的却是极低的肺功能检查率。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中曾经接受过肺功能检查的比例仅为12.0%。肺功能检查率低下是全球性问题,这导致大量慢阻肺患者被漏诊。
大量早期慢阻肺患者因症状不明显,未曾接受肺功能检查而漏诊,在肺功能受损尚不严重的早期错过诊断和干预时机。而中重度肺功能受限的患者,由于症状明显,肺功能检查率提高,慢阻肺诊断率提高,但往往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我国已有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对早期肺功能受损程度较轻的患者进行药物干预,可以延缓肺功能下降。因此,提高肺功能检查率,实现慢阻肺的早诊早治刻不容缓。
年轻人(40岁以下)肺功能检查的重要价值在既往亦被忽视。国内外既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大部分将目标人群限定在40岁以上,国际指南亦指出年龄超过40岁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这就造成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肺功能检查率更低。此次研究首次获得了我国20~39岁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为2.1%,提示大量年轻慢阻肺患者被漏诊,提高年轻患者肺功能检查率和慢阻肺诊断率也成为慢阻肺防控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肺功能检查作为一种操作相对复杂的检查手段,设备成本较高,其普及率远低于血压、血糖检测等。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尚未配备肺功能仪,更缺乏肺功能检测技术人员,这也是造成肺功能检测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然而,慢阻肺气流受限的诊断通过肺量计检测即可实现,因此,推广肺量计检查可能是普及肺功能检查的一项有效手段。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中引起某些有害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暴露较长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大气污染使人类与有毒物质的接触越来越密切,而呼吸系统比身体其他任何部位受有害空气损害的可能性都要大。
与慢阻肺有关的大气污染源包括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以及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细微颗粒物(PM)。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程度加重,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与慢阻肺的关系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我国慢阻肺近10年患病率明显升高,其患病的影响因素也日趋复杂,慢阻肺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整体防治任务任重道远。幸运的是,上述系列研究结果为慢阻肺的防控提供了坚实的依据。经过呼吸界、预防医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将慢阻肺列为我国四大慢病之一,并享受慢病防控的经济补助和药物治疗等措施。我国的慢阻肺防治体系已在积极建设中,防控的策略也将会日臻完善。慢阻肺防治已经逐步从地区到行业,到国家层面展开,有了国家监测系统,呼吸疾病首次纳入国家示范区,将为国家制定慢阻肺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到我们每个人,为预防慢阻肺,您应该尽量做到:
●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远离二手烟,远离厨房油烟,用清洁燃料代替室内生物燃料。
●出现慢性咳嗽、呼吸困难时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
●40岁以上人群有条件者可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小于40岁人群也应引起重视,定期体检。
●空气污染时或职业暴露(工厂职工、厨师、交通协管员等长期接触粉尘、油烟或污染空气)者,尤其是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应该注重预防,勤洗手、戴口罩,减少在污染天气时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