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天鹏2019新作品音乐会:歌世界之大同,颂民族之音声

2019-01-12 19:54:00刘莹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配器交响曲音乐会

刘莹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 200030)

一位天资聪颖的“东方莫扎特”,他11岁赴美留学,13岁就在茱莉亚音乐学院百年校庆全美直播音乐会上担任全场压轴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甚至著名美籍华人作曲家盛宗亮也曾感叹:“他十几岁的成就即是我们很多同行一辈子也无法抗衡的”,他就是世界古典音乐界令人瞩目的新星——青年作曲家、钢琴家龚天鹏。

在当今中国乐坛,龚天鹏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更像是一种象征、一种希冀和一种传承。交响音乐是其创作的一大特色,他以自成一派的创作风格融汇了中西方元素,以德奥音乐的传统诉说着时代风貌,用热情洋溢的音符颂扬华夏文明,其音乐多以思考民族历史、讴歌祖国山河和唱响世界未来为主题灵感,自第一部交响合唱巨作《悲情天台山》问世以来,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深深地牵动着无数乐迷的爱国情思,为中国当代交响音乐注入了超凡的生命力。

论及龚天鹏结缘“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现已是第三年头。今年沪上“龚天鹏2019新作品音乐会”如约而至,指挥张艺携上海爱乐乐团给听众呈现了一场动人心扉、酣畅淋漓的听觉盛宴,而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作曲家龚天鹏化身钢琴手贯穿交响乐团的整场演奏。不同于以往音乐会上下半场同等比例篇幅的排曲传统,此场音乐会“前轻后重”的曲目编排未免让人“始料未及”,而这恰为一大特色。上下两场的曲目内涵与风格一脉相承,正如众乐迷所知,《第八交响曲》是该场音乐会的“主场大戏”,故把其放在下半场正所谓意料之中,亦理所当然,而上半场则是由两部中小型作品《调色板》与《世界民歌六首》构成,这是作曲家特意为他《第八交响曲》首演而创作的铺垫之作。

上半场的两首曲目时长虽不长,只有半小时,但沉浸其中的临场体验尽是欣喜与感动。《调色板》,顾名思义为画家作画前的调色工具,虽为静物,但意韵生动,颇具动态之感,这也是作品名称之由来。此为探索当代管弦乐色彩组合作曲技法的实验之作,亦是龚天鹏突破原有德奥音乐创作传统的新尝试。乐曲以低音微弱的铜管声开始,随后代表着各种色彩的乐器声相互交织,它们在同一持续基音之上变换着不同的音程、和声、对位、节奏和配器组合,曲终又回到了同一个基音位置。其间,小提琴营造了一种极富张力的音响效果,犹如一支质量极好、弹力十足的弹簧,不论最高音响阙值的惊艳之处,还是曲末“渐行渐远”的句尾余音,皆收放自如、恰如其分。

《世界民歌六首》则由六首篇幅短小、结构简约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小品构成,它取材于中外不同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像是六幅极具民俗特色的“风景画”。前两首乍一听就有种十足的“中国风情”,其原型来自于我国陕西和甘肃两省的民间曲调,而最让听者深受感触的是其中具象化的交响语言。龚天鹏无疑有对不同乐器、不同音色超凡的音乐感知力与敏感度,他能充分拿捏每种乐器所特有的音响特点,扬其所长,并融汇多种音乐元素,勾勒出富有具体意象的音乐语境。陕西“秋收”一曲便是上好一证,欢快活泼的长笛声最先揭开秋收的序幕,那份热情洋溢的喜悦之情瞬即涌入心田,小号则以号角般的旋律吹响丰收之歌,随之打击乐以极富律动感的节奏加入其中,气氛愈发浓郁,仿若一曲欢歌,一番欣欣向荣的秋收之景跃然纸上。虽说此组小品最初的创作初衷只是为了方便乐团在出国交流演出时能有更多的曲目选择,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的确是一组能体现别样地域风情且不可多得的上等之作,同时也为接下来《第八交响曲》抽象的意涵表现献上了一个具象的音乐前言。

谈及龚天鹏的《第八交响曲》,难免有人会问:为何“第八”交响曲会在第九、第十部交响曲之后上演?其实此作早已是乐团2016年就向其委约的作品,只是因为17、18两年繁重的约稿数量,使得他于今年3月才完成了全部的配器工作。《第八交响曲》是以中外民间音乐为基调的大型器乐作品,这恰与前面的管弦乐小品《世界民歌六首》一脉相承,但又互为观照,前者小巧精致,后者则大气磅礴。此曲共分六个乐章,每个乐章又分别代表一方的文化特征,风格不同、形态各异,既有敦煌、内蒙和老北京胡同般的东方色彩,也有百老汇、维也纳式的西方风情。作品开始于幽静、绵长的长笛之声和无边深邃的弦乐低音,那仿佛是来自于遥远先民的远古呼唤,壮丽的的圆号声与长笛声交相呼应,温暖、明亮,直入心际,和声与配器益渐丰富,而最令人沉醉的是弦乐所奏出的旋律线条,其中的乐思延展宛若花朵层层绽放,摇曳多姿。整个乐章像是在勾勒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在当大镲划过天际之时,众乐器齐声鸣响,一同奏起了新时代中国的时代华章。其中由弱到强、由单薄到雄厚的配器语言不禁让人联想起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黎明之时日出的光芒闪耀大地、熠熠生辉。第四乐章谐谑的快板亦是出彩一笔,其中融入了多种性格鲜明的现代音乐元素,后有幸问及龚天鹏本人这一乐章的创作灵感,“其源于美国百老汇,亦有致敬狮子王之意”他答道。节奏律动是该乐章的迷人之处,马林巴、大提琴与激昂的鼓点声相互交错、跌宕起伏,让听者不禁随乐摇摆、沉迷其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八交响曲》的创作灵感源自于龚天鹏自己的亲身经历,即以一名国际旅行者的视角描绘沿途各国不同的灿烂文化和瑰丽风景,并通过海纳百川的交响乐语汇和绚丽多姿的配器效果加以呈现,表达了他对世界文化的喜爱之情和各国、各民族能永远和平相融的美好愿景。

此场音乐会正所谓是“饕餮盛宴”,听众经久不断的掌声即是对演出盛况有力的证明。于笔者而言,最惊喜的是作曲家瑰丽且运用自如的交响音乐语言,他融汇了中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元素,精心编织起属于其各自的“交响化”民族语言,像是来了一场世界旅行,尽情领略形态各异、精彩纷呈的异域风情。语言、文化虽不相同,但音乐相通,深陷其中感受音乐的美好,不觉有种价值符号的象征意味。而这种“翻译之术”又似曾相识,去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他的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就曾以此术大放光彩,在龚天鹏手下,京剧已不再是单线条旋律,而被加入了多彩的和声配器,使传统“国粹”变成了外国人也能够听得懂的交响语言,这种“翻译”之韵味岂不与此场音乐会有异曲同工之妙?从中不难看出这位年轻作曲家身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特质,即集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艺术学养于一身的艺术品格。龚天鹏的创作使交响音乐有了更多的文化蕴意,如同古代的“写意画”,虽形式风格多样,但“精”“气”“神”俱佳,为中国当代交响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亦为交响曲这种体裁在中国的“亲民性”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勒说:“一部交响曲就是一个世界。”听罢龚天鹏的《第八交响曲》无疑能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切的体悟,他所描画的这个“世界”并非平凡世界,而是包含了对未来新时代中国的宏阔愿景,以及拥抱全世界的美好期盼。很显然,龚天鹏完美地继承了马勒交响曲的深邃哲思和瑰丽音响,像是万里晴空,亦或是整个星辰。那种他身上所承载的超越实际年龄的卓识与担当化作了细腻绵密的乐思贯穿于整部交响曲始末,感情真挚、情深意切,各种情思相互交织便又能勾勒出他完整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个属于他、属于中华民族,甚至是全人类极致祥和的“乐土”。不禁让人回想起当年时为“钢琴天才”的少年龚天鹏在转行作曲时的壮志豪情,那种浓浓的家国情怀让人为之动容,这像极了十七岁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里的慷慨誓言,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初的承诺,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的时代凯歌。

正值新中国70华诞纪念,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将“民族情”“报国志”融汇于笔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新时代国人心中的“中国梦”。何谓“中国梦”?即是集无数小梦想于大潮的民族复兴之梦,而这恰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景一脉相承,正如全场音乐会所昭示的:纵使世界各国文明璀璨夺目、千差万别,但都离不开彼此,正所谓“人类命运共同体”,亦像是龚天鹏所绘制的“调色板”,中华民族正与世界人民一道描绘着这属于全人类的壮丽图景。

猜你喜欢
配器交响曲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草原歌声(2020年1期)2020-07-25 01:45:22
失败的音乐会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科学中国人(2018年8期)2018-07-23 02:26:32
海底音乐会
集市交响曲
春天的音乐会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7
周末交响曲
学生天地(2016年2期)2016-04-16 05: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