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静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南校区,安徽 合肥 23000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不善于使用语言这个工具,就无法工作和生活,甚至即可以说就不能做人。”由此可见,语言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人们学习语言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日常生活中的口耳相传,二是学校教育。在学校教学中语言学习不仅限于说话的技巧,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将自己的想法转换成文字。但是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出现了“流水账”式文章的现象,学生所写的文章只有抽象的概念,却没有具体的形象,不够生动活泼。归根到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师的修辞教学没有做好。那么什么是修辞?有哪些措施可以帮助推进修辞教学?接下来笔者将进行介绍。
什么是修辞?修辞其实是人们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为了加强语言的效果而加在语言上的一些语言手段。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将修辞比作穿衣服,以此来展示修辞的使用需要考虑具体情况。修辞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只要人们想说点什么或者写点什么,一定会使用修辞手法。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修辞的运用,让学生在说话或者写作的时候使用修辞手法,并将修辞渐渐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加强修辞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修辞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修辞,并学会如何使用。修辞教学的不断发展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中学语文的教学不断细节化,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
比较法在修辞教学中是很常见的,这也是启发学生学会使用修辞的好方法之一。学生很多时候会无意识的使用修辞手法,但是当教师给学生下达修辞手法运用的任务时,部分学生就会出现惊慌失措的状况,不知道如何下手。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状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学生找到一个参照物,让学生在自主进行修辞手法练习的时候能有所借鉴。比如《春》中有一句是“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用了“偷偷”和“钻”这种极富有人性化的字眼,使得这个句子更拟人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原句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比如将“偷偷”删去,将“钻”字换成“长”,然后和原文进行比对,进而让学生发现原文的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明确修辞手法的运用。
真实语境对学生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它是判断修辞效果好坏的主要依据和凭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句话在不同的环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配合环境选择修辞手法和适合的语言材料。运用语境法来进行修辞教学,一方面是为学生介绍特定语境对修辞手法和语言材料选择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让自己掌握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材料为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服务。语言是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进行语境法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为学生传达“一切为思想服务”这样的理念。现在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多种修辞手法之后,并没有对语境和自己的想法进行梳理,而是盲目的将各种修辞手法进行堆砌,虽然句子看起来很深奥,但是却没有为别人传递自己的中心思想,使得语句读起来很空洞。
浏览中学语文课本我们会发现,其中收录了很多的经典作品。这些文章不仅饱含深意,而且遣词造句也很优美,读起来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艺术的美感。修辞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自然运用修辞手法。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诵读优美文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贯性、规律性,增强学生对语句的敏感度和鉴别能力。比如《天山景物记》中将野花比成了织锦、彩霞和长虹,描写了天山的自然风光,也体现出了文章的情趣。在进行修辞分析的时候让学生对这一段进行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使他们感受作品的情感,受到作品的熏陶和感染。
总而言之,修辞手法需要不断渗透进中学语文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材料运用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能读、能写,还要说得得体、写得优美。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到,我们不能只关注知识规则的传授,还要将修辞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感受它的语用价值,使得修辞教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教师还需要意识到修辞教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教师需要做好长期教学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语言文化,并学会正确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