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华
(身份证号:1330311975****0011)
近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经济结构产业链变动过快,能源消耗量过大,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导致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等,严重制约给我过国内经济发展。目前我国国内发展达到瓶颈期,环境污染,社会问题日益暴露,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可持续化发展,我国近几年提出“低碳建筑”,这是国家在宏观调控建筑业与生态,经济方面的有力措施,低碳建筑指在不影响正常建筑结构使用。
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资源和相应能源支持,前期过度开采和过度使用导致的生态失衡带来的影响日益体现在水资源匮乏上,引用淡水比例的下降更充分体现出人类生存的困境,建筑生活给排水技术深入落实建筑施工中,从长远利益角度考虑给排水设计无疑成为人类生存之重点。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设计在影响人类生活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营造起到保护作用。
超压出流指的是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力大于流出水头,也就是流量超过额定流量承受的范围的情况,两个流量之差就是超压出流量。由于超压出流量没有产生使用效益,而且流失也不容易被人所察觉,这就形成了一个隐形的水量浪费点。除此以外,超压出流还存在着以下几个危害:
一是因为水的压力太大,水龙头在刚刚开启之时,会形成射流喷溅的情况,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使用。
二是超压出流影响到了给水流量的正常分配。
三是巨大的压力冲击管道,容易产生振动与噪音,也减少了水龙头与阀门的使用寿命,同时管道的振动容易使其连接处松动,产生漏水情况,进而导致水的浪费。
相关资料表明,对便器的冲洗要占去居民生活用水的三到四成。传统便器的一次冲水量在9—12L之间,这个用水量显然是巨大的,而国家规定卫生器具的用水量为6L,节水便器为6/3L,目前市场上的多数的卫生器具显然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不符合规定的卫生器具是造成用水量浪费的另一个原因。
热水供应系统如果按照循环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立管循环、支管循环以及干管循环,但是在一些对使用要求不是很高的定时热水供应系统中,比如洗衣房、公共浴池等连续用水且不循环的系统中(无循环管理),热水系统的循环方式就决定了开启热水装置后放掉的冷水量,然而这些冷水在没有产生使用效益之前,就成为了浪费水用量。
1.采用分区减压和分区变频技术
(1)分区减压
现代化建筑向高层化,节能化,效率化方向发展,因此在施工技术上各个供水系统对水压要求不同,例如: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在供水系统上有二次供水,生活供水,消防供水系统区别,针对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分区进行供水设计。对于生活供水和消防供水,由于两者适应供水压强不同,消防用水在700~800kpa左右,而生活供水一般为300~400kpa区间,由于消防供水的高压性,如果不进行分区减压,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水源流向,流量失控,给排水系统出现浪费现象。
(2)分区变频
现阶段市政部门给排水只能满足六层以下建筑需求,针对高层建筑采取二次增压即二次供水方式,但传统增压技术采用水泵水箱联合增压供水方式,即通过水泵把水提致高位水箱,再由此向下供水,必须保证电动机频繁启动和工作,对电能过于浪费。
2.运用中水系统进行节水
中水,即是对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并让其达到标准水质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循环使用的非饮用水,称之为中水;中水多运用于园林灌溉,汽车清洗等。现阶段,可通过对中水系统采用,使污、废水实现水质资源化,达到节约用水以及环境保护目的。
3.雨水收集
在发达国家,雨水不再作为城市排水,把雨水作为可持续自然资源用以保护管理和利用,把雨水资源化为城市生态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有异曲同工之处,对小区路面下水道进行水源集中整治,建立雨水资源战略储蓄池,与生活用水整治分离,针对雨水在传统建筑上的浪费,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初期,缜密设计小区下水道流向,通过集中设计水流流向进行综合整治。
1.优化热水供应的循环方式
在建筑设计初期,热水循环包含:立管+干管循环,支管+立管+干管循环以及干管循环这三种循环方式。而根据大量社会实践显示,干管循环浪费水量为三种最多,支管+立管+干管循环方式最少,立管+干管循环则居于两者中间,但出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支管+立管+干管循环模式工程造价较高,出于建筑整体经济效益考虑,建议在项目设计中,热水供应系统应设为干管+立管热水循环。
2.加强太阳能的研究和开发
现阶段,太阳能热水器已广泛运用于广大用户,太阳能以其清洁性和节约性成为现代化建筑的新宠,利用太阳能进行生活热水热源,既体现建筑节约性能又体现生态性能。
综上,节能节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节水节能更加重要,在建筑行业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时,我们不但要考虑其功能,更要考虑其节能节水的前提,设计合理的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采用各种先进的节水设备,以及进行水资源再利用,以真正实现节水节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