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凡
(哈尔滨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在于确保高校始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力军,为中国共产党的长远发展和国家事业的稳步推进储备优秀人才,努力推动思想政治类社团进一步发展,推动高校提升教育效果,最终有效完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目标。“大思政”格局下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类社团的繁荣发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性与实效性,促进课堂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协同进化,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模式的构建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也为高校传播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供了新途径。
目前,从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类社团的活动方向来看,其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为主,通过基础理论研究、辅以相应的社会实践来吸引高校学子的参与度,能有效拓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学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影响力。思想政治类社团担负着站在思政工作前沿、坚定高校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其政治觉悟的重要责任,是引领大学生坚定信仰、明确使命的重要力量,也是保证高校紧抓意识形态、弘扬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和远大理想,完成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思政类社团建设是顺应大思政发展大势、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出发,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要积极主动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创新发展理论。当前社会思潮信息不对称,高等院校学生面对着多元化的价值选择,需要思想政治社团对高等院校学生进行方向引领。高校思政类社团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引导高校学生学习、传播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有利于增强广大高校学子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政治热情和爱国热情,从而造就具有优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培养能担大任、敢为人先的“四有”青年。
通过思想政治类社团各项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普及马克思主义原理,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实现高等院校的健康发展。现今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借助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类社团,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网络技术相融合,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确定位,是立足于当前形势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原理学习意识,显著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主观能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高校贯彻“大思政”教育理念涌现了许多思政类社团。这些社团得到了高校组织领导的重视与鼓励,发挥着引导青年、吸引青年、凝聚青年的作用,发展态势十分迅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吸引力不够、专业能力不足、宣传推广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亟待解决。
1.社团理论水平较低,缺乏专业指导
从当前思想政治类社团成员组成现状来看,成员大多数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抱有极大热情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但由于成员自身学习基础与个人能力的差异性,其在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轨。
2.重视理论学习,实践性较差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类社团学习和探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成果、国内外时事政治新闻等。而当前多数思想政治类社团局限于吸纳本校内部人员,缺乏与外界之间的直接有效沟通。思想政治类社团谋求长足发展,不仅需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普及,也要注重实践应用性的提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社团在发展过程中,要在充分了解社会的前提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社会实践来检验所学理论的真伪和增强运用理论的实际能力。
3.社团活动内容单一,可持续性发展受阻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类社团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学习后,形成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从思想高度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然而当前思政类社团所组织的活动千篇一律,多为专家讲座、征文比赛等,活动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缺乏创新色彩,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未充分考虑到思政类社团可持续发展问题,严重阻碍思政类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功能性的有效发挥。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类社团繁荣发展需按照其发展逻辑,整体性地设计优化路径,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社团理念,为社团成员和指导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社团的可持续性发展。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构建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的思想政治类社团,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通过打造社团品牌,促进课堂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协同进化。
把握发展方向、坚持科学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着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昌盛。新时期高校思政类社团创新发展建设,深入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和内涵,高校必须做到提高认识和加强领导,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目标导向,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精神,认清当前形势、加大力度为社团引进具有优良学术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推动思政类社团长远发展。思政类社团要始终坚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思想,牢固社团的理论根基。
思政类社团应拓展学习渠道,始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作为社团建设的核心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形式上,应迎合信息化时代对于高校思政类社团建设的要求,与时俱进,多运用广大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新型活动方式,重点打造社团品牌创新特色活动。活动内容上,既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时下政治热点为主,又要满足大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搭建好学生与社会沟通接触的桥梁,注重社团与学生实践和实际需要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要促进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社团的长远发展,必须重视制度建设,制定社团规章管理制度以及明确社团行为规范,用制度来保障社团的正常运行,明确社团成员的权利与义务,坚持宏观控制、灵活自主的原则完善系统化运行模式。根据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社团严格审批制度,定期考核社团并加强档案管理。同时通过激励措施来推动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对指导教师实行工作绩效制度,对社团干部实行奖惩制度,从而促进二者的工作积极性。把社团工作纳入规范化、体制化管理轨道,维护社团良好运行秩序。
思政类社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大学生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主要支持力量,迎合了新时代研究、传播、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优秀成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建设新时代和谐校园文化的现实需要。要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积极唱响主旋律,重视社团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社团宣传工作力度和运营制度建设,从而推动高校思政类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