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宜宾市为例

2019-01-12 21:16李建春
魅力中国 2019年40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宜宾市农家乐

李建春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3)

前言: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和深入,为各地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优势,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而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业,也是个旅游大省的首选方案。宜宾市地域优势明显,自然乡村资源丰厚,文化历史悠久,在开发旅游项目的过程中能够节省成本,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建立示范旅游试点来讲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

一、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即将关系到国家民生大计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彻底解决好,通过采取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开发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方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短城乡差距。振兴与衰落相对应,因此乡村振兴的提出,也是基于乡村衰落的现状提出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奔赴城市,使得乡村出现大量的老人和留守儿童,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发展规模,城乡之间的差距都越来越大。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一些乡村振兴工厂、乡村旅游发展项目,会吸引劳动力涌向乡村,对于改善乡村人口结构、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优势。

乡村旅游,即依托乡村的地域优势,开发丰富的旅游项目,开展多样的旅游活动,以吸引游客前来带动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以乡村的特色开发为前提,同时要尽量展现乡村的原貌,包括淳朴的民风、充满人情味的乡民等,一些经过包装的乡村小镇,并不在振兴战略覆盖的范畴之内。

二、宜宾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概述

(一)宜宾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分析

宜宾市是四川省第一批兴起旅游业的地域,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历程,首先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宜宾县喜捷镇、江北白塔山景区,经过建设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而农家乐的乡村旅游特色也是在此时兴起,旅游与当地农民一同参与到乡村特色活动当中,品尝当地美食或参与农活等。其次是2003年后兴起的新型乡村旅游项目,包括以筠连春风村、金秋湖为代表的农家乐系列。以兴起后第十年2013年的数据为例,宜宾市共建成五星级农家乐三家,大大小小的农家乐基地约有2500家不止,年接待游客多达500万人次,共创收益约为70亿元。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促进宜宾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1]。

(二)宜宾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

作为四川省地级市,宜宾市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气候也适宜,水文状况良好,这都为宜宾市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到目前为止,宜宾市乡村旅游项目的数量丰富,分布的范围也极广泛,但是却缺乏专业的资金链支撑以及悉心化的指导,很多项目的开发和维护,甚至是资源的保护工作度不够到位,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制定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旅游项目开发计划,为宜宾市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三、宜宾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地域优势明显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并与云贵高原接壤,气候温暖湿润,而且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使得宜宾市一年四季绿色长青,旅游无论什么季节前来都能看到光鲜宜人的景色。因此,宜宾市通常常年开放旅游,每一个季节都会根据气温的变化为游客提供最为适宜的旅游服务。

(二)价格适中

四川宜宾市以自然资源丰厚著称,因此无论是景点的设计还会风景的观赏,基本没有门票的限制,不仅可以为游客省去一部分门票的开支,也可以为当地的旅游经典打响口碑建设,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宜宾市与一些沿海的旅游城市不同,其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当地无论是美食还是住宿,费用基本合理,能够保障游客住得舒心、吃得放心。

(三)政策引导

宜宾市乡村旅游事业发展以来,一直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之后,当地更是依托政策优势,制定了如《宜宾市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规划》等特色旅游项目计划书,力图加大在乡村旅游建设方面的投入,升级农家乐服务模式,使得特色旅游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同时,在战略的引导下,宜宾市乡村旅游规划的准入门槛也逐渐提高,严格按照服务行业标准来执行旅游项目开发计划,并出台了《宜宾市“农家乐”星级的划分与评定》,从政策和规划的多个角度,保障宜宾市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继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2]。

(四)市场优势

宜宾市的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将四川南部城市作为客源的重点城市,将旅游开发项目逐渐向南部转移。同时,与云南贵州等旅游城市接壤,也可以借鉴其丰富的旅游商业模式,打造旅游、购物、文化体验等一条龙服务,升级宜宾市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模式的同时,为宜宾市经济市场的发展注入活力。

四、宜宾市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市场化程度不高

与其他发达的旅游城市相比,宜宾市由于经济水平有限,再加上早期缺乏先进政策和方案的引导,旅游事业的起步晚,乡村旅游发展更是缓慢。当前,宜宾市部分乡村旅游基地依然存有上个世纪政府旅游模式的色彩,具有较强的强制红色属性,娱乐性和文化性不足。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宜宾市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其资金来源大多以政府出资为主,一些特色项目没有被宣传出去,除了一些本土资金之外,很少有外来商户的入驻,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成本不足,市场化还不够明显。

(二)旅游服务的水平较低

旅游业说到底也是服务行业的一种,从旅行团开始,到项目的介绍、购物、文化体验,各类旅游项目都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游客才能尽兴。但是当前,宜宾市部分乡村,由于人口结构复杂,文化水平较低,即使建设的旅游项目卖点较多,但是能够为游客提供的服务还严重不足,无论是接待、讲解还是文化体验,游客还无法真正地通过服务了解宜宾市乡村的特色。而且当前很多旅游服务还停留在农家乐的菜品品尝方面,导致当地的旅游公司接到了与服务相关的大量差评,这对于积攒口碑、提升形象、吸引外资来讲都具有不利的影响。

(三)附加产业的拉动性不足

单纯的旅游服务,尤其是乡村旅游,想要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是无法实现的,都需要依靠附加产品的销售,才能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继而吸引更多游客和外资。但是当前,宜宾市乡村旅游的附加产业链条还极为欠缺,拉动效果还不够明显。例如,乡村旅游没有与农业经济联合,制定有效的农活体验项目,增加农产品的收益;当地一些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过于肤浅,没有与历史人文故事结合起来,或修建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再加上几年如一日的旅游活动,游客基本不会再重返第二次,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简单思想,难以开发出特色的旅游产业链,对于经济的带动性明显不足[3]。

(四)对于政策、战略的解读不清晰

由于经济水平的不足以及人口结构的差异,宜宾市乡村居民,对于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不够明确,无法真正地依托政策的优势开展特色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开发往往是一窝蜂式的,比如农家乐火了,就拼命从美食项目开发入手;治愈系旅游火了,就修建温泉等设施。这种跟风式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没有从战略政策的立场出发,及时经济效益客观,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讲难以实现社会效益。

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宜宾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

(一)开发新型旅游产品,使多种业态得以融合发展

当前,宜宾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想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也可以参照发达城市的“旅游+”模式,将多种行业形态一并推进到旅游事业当中,开发形式多样的特色旅游产品。以宜宾市蜀南竹海作为重要的载体,让游客亲自到竹海体验自然风光,让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到各类竹制品的制作当中,从体验到购买都能让游客心甘情愿。同时,当地依托政策的优势,建设竹制品加工厂、竹文化生态旅游馆,每一个季度举办主编艺术博览会,让全国各地的竹制品爱好者前来参观游览,打响知名度的同时,也建设了特色旅游项目,为新型旅游试点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游客的体验

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园区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基地建设之外,还包括公路等交通建设、乡村产业工程建设、乡村人口居住环境改善建设以及现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等等。因此,宜宾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事业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制定长期的规划建设路线,向政府取得政策的引导和优惠,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特色旅游服务工程,使旅游即使出了游览区或景点,也能看到一个山水如画的乡村,加深其情感体验[4]。

(三)树立旅游品牌形象,打造宜宾特色乡村旅游服务

旅游资源和项目的开发,需要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相结合,打破乡村特色的怪圈,真正地实现“宜宾特色”旅游。具体来讲,可以建立“乌蒙云田”特色产业旅游区,依托宜宾山区各县的自然资源和盆地资源,发展当地的肉牛、中药材、烤烟、茶叶、蚕桑等特色资源,完善乡村旅游的特色项目,真正做到弘扬当地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建立“宜长兴”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游客能够体验仅属于宜宾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积攒口碑的同时,也能维护宜宾旅游产业发展的形象,对于吸引外资、扩大开发深度来讲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六、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引导下,宜宾市想要促进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以战略为依托,全心全意地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以当地特色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增加游客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能维护宜宾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形象,为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宜宾市农家乐
四川省粮桑复合种植现场培训会在宜宾市召开
宜宾市三江新区
农家乐里去休闲
宜宾市推动蚕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
杜鹃花红农家乐
地域文化下的特色旅游商品设计研究
农家乐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