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兴红
(河北省唐县都亭乡北都亭小学,河北 唐县 072350)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的学科,枯燥乏味。大多数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导致出现越学越难学,越学越厌学的情况。小学生只有从根本上对数学科目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这是小学教师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兴趣为桥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只关注于计算的繁琐,公式记忆的难度,而忽视了数学内容严谨和逻辑背后的有趣之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的不二法宝,于小学数学教材并不例外。在带领学生认识数字熟悉数字的过程中,以活动卡板和象形符号为例,课本中有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漫画,配之以儿歌童谣,便于学生接受;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由学生自己动手拆卸模型,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更便于记忆;在学习应用题的解法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亲身经历的实例加以点化,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部分存在,教师负责组织教学、引导教学,与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教学。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以下的几项工作。
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平等的对待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第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展示自己的魅力。例如,教师教学时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活跃生动,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而然的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
第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使用激励性的话语,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期望。教师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欲望。
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的理念,不应当以学生学到知识为最终目标,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经历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多少学习技能,获得的情感体验比只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更重要、更长远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到知识和技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喜悦。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用精美的图片来显现学习情境。所显现的许多情境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故事、游戏或具体的生活情景,可是再生动、再有趣,那也只是一幅静态的画,当学生看的次数多了,难免会觉得枯燥。针对这一情况,要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游戏,把一些“静态”情境变成“动态”情境。比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把它编成一个“看电影”的数学游戏。教师当检票员,每位学生手里有一张“电影票”,每张电影票有两道题,上面一道题的得数就是电影座位的排数,下面一道题的得数是座位号,学生只有算对题才能坐对位,不然,就会坐在别人的位置上,然后被人请走。这个情境的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学不好,会带来很多麻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平稳性差。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力争把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当做游戏的过程,让学生在游戏中动手摆一摆、做一做,动脑想一想、猜一猜,动嘴说一说、辩一辩。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心的渴望,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的主动性。将游戏机制引入课堂教学,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为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间找准最佳结合点,以趣味性游戏来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枯燥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主动求知,在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学生得到身心愉悦之感,这不仅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也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展开一场激烈的比赛,由师生双方互相出数字来让对方判断能否被3整除。听说要与教师一起来玩游戏,学生摩拳擦掌,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个个都有必胜的把握。但是随着游戏的推进,学生发现,对于较大的数字,教师仍然可以快而准地进行判定,而他们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计算,而且还不一定准确。这样在愉悦的游戏中学生对教师如何来进行判断的,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或方法产生了好奇。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新知的学习自然事半功倍。
趣味教学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兴趣,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教师轻松地教学,使学生轻松地学习。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只有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总结、探索、学习,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