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缓解措施

2019-01-12 19:50孟华萍
魅力中国 2019年44期
关键词:情绪环境游戏

孟华萍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幼托中心,浙江 绍兴 312026)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幼儿往往因为对周围某事和物感到紧张或不安所作的反应。幼儿分离了自己的家人,周围的环境变的陌生,小朋友也是陌生的。他们失去了感情依托,打乱了他的依恋,从而产生了分离焦虑。

观察表明,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上。其主要与幼儿个人的气质有关,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为暴躁型、二为波动型、三为恋亲型。具体表现如下:

暴躁型的孩子:一般脾气急躁,但他们比较爽快、干脆,孩子的适应能力较强,闹过之后很快能平静下来。

波动型的孩子:一般较情绪化,容易被新的环境所吸引,但时间不长又想回家了。

恋亲型的孩子:独立性较差,一般在家都得到父母和长辈过分的宠爱,他们极不愿意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了,不能独立地过集体生活。

我们有必要对幼儿与家长分离焦虑引起足够的重视,运用多种方法来缓解幼儿的情绪,在实践研究中,我归纳了几种分离焦虑的体会。

一、幼儿与家长分离的原因

在对幼儿与家长分离研究中发现,就理论而言,主要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关。而就实践而言,主要与环境的变化,教师的态度,家长的教育与幼儿自身的素质有关。

(一)环境的变化。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还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吃、住、行与家都不一样,这些变化让幼儿深感离家的痛苦,这样的环境和心理的变化造成了幼儿思念家的情绪,他们就会产生情绪的流露:哭闹、厌食、悲伤等。

(二)家长的因素。在调查和访谈中得知,由于家长的溺爱,自理能力差,独立性差,动作迟缓,家长干涉过多,不允许和其他幼儿交流,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缓慢,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是放心不下,迟迟不愿离去,更有甚者与幼儿一起哭。

(三)幼儿自身因素造成。幼儿自身独立自理能力欠缺。例:午睡时,不能自己脱衣服;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这时的幼儿常常会表现出无奈和焦虑,特别是自身性格内向的幼儿,更是不喜欢接近教师和小朋友,由此就会沉默寡言,社会性焦虑比较强烈。

二、分离焦虑和环节策略

根据以上对焦虑发生原因的分析,及通过实践的研究,我们归纳了以下几种缓解策略:

(一)适度转移策略

适度转移策略包括情感转移、语言转移和游戏转移。

1.情感转移就是将幼儿对亲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例如:对于新入托的幼儿,教师可以叫他的乳名以让幼儿感到亲切,同时尊重幼儿在家里的习惯,让幼儿有一种亲切感,从而消除陌生感。让幼儿对老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以缓解失去依恋引发的分离焦虑。

2.语言转移策略:教师通过语言来分散他们的焦虑。例如:给幼儿讲故事,向幼儿提问题:“老师和你一起玩好吗?”“哇,今天的饭菜真香,味道好极了,谁先尝一尝?”……通过语言来引导,以达到缓解的目的。

3.游戏转移策略:针对幼儿注意力不稳定、情绪变化快,这一特点采取游戏转移方法来缓解幼儿分离焦虑。通过讲故事把幼儿的一日教学活动贯穿在游戏中去,使孩子们的注意力迁移到幼儿丰富的活动之中。

(二)适当宣泄策略

曾阅读过《倾听孩子》一书,我仿佛接受了一场教育观念的洗礼。特别是书中的“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的观点。让我认识到孩子的哭闹是有原因的,是自然情绪的流露,我们做教师的应该理解和宽容孩子。

(三)适度的肯定策略

每当幼儿获得点滴进步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幼儿能独立的吃饭;能快乐地午睡;能和老师问好,和家长说再见时,老师就用“小红花”等给予肯定、表扬。强化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向稳定行为发展。

(四)家园互动策略

幼儿园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的家庭式环境,让幼儿有家的感觉。在幼儿入学前先带孩子熟悉园里的环境,减少陌生感。这样,有利于较快的融入集体;其次,家长焦虑现象的发生,应以积极的语言和行为为幼儿树立信心,及时与教师沟通幼儿在家的一些习惯和情绪表现。

总之,有针对性的缓解策略将有助于控制孩子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但是,分离焦虑的差异性决定了我们在实施运用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要着力适度、也就是对每一位孩子所表现的焦虑的明显行为应采取适宜的缓解策略。这样才能获得有效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情绪环境游戏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