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娟
(贵港市平南县平山实验中学,贵港 平南 537303)
目前,教书育人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社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时期的个人价值观和思想认识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综合素质。中国提出的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满足整个中国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道德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也应有效渗透,使学生的生活得到丰富,同时能有效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既要关注文化课考试课程的进度,也要关注学生的真实情况。他们不仅要表扬优秀学生,还要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沟通和教育。教师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要注意学习的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学习教育水平也不同。他们应该相信,每一棵幼苗都会结出果实,只要他们面对太阳,努力工作,就会有收获的一天。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下,要平等相待、友谊相融,鼓励每一个学生勇敢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使他们始终保持面对困难、健康成长的决心和勇气。快乐地成长。学生是学习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成果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材施教,以最适合学生成长的方式来改善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明确的前进道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迎接生活的挑战,在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师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利用本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本土情感,产生一种亲密的本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帮助学生理解本土知识,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序。如在“世界文化之旅”中,学生们首先展示了泉州、惠安等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美食和风俗,如泉州东西塔、开元寺、肉粽、回族女装、景天荣誉等。当他们看到生活中有地方特色的东西时,他们很善良,学生对学习很感兴趣等等。关注的焦点是教学活动,希望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文化内容。选择土资源进行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达到培养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与枯燥的说教相比,在情境教学法中运用本土资源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为深刻、到位,达到了课程目标知识、见识、才智、道德和法治观念以及人格的培养。建设课堂,突出道德和法治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影响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直接因素是学生。提高教师素养也是教学的关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言行,培养良好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老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初中政治教学的准备工作,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政治课堂,深入开展政治课,推动政治课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要发展这种统一性。思维能力与拓展能力相辅相成,使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政治教学,为学生树立榜样,进一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
比如,学校可以酌情开展一些培训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进行教育。学校邀请从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专业人员或大学教授为教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讲座,并将教师的思想融入其中。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形成正确有效的教学思想,使初中政治课程更有效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充分地融入初中政治课程。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总结一些重要的教学技能和发展方法,学习核心价值观的整合理念,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应用,逐步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这样,通过有效的培训课程,学校可以使教师教授更高质量的政治课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长在社会生活和个人阅历丰富的土壤中,根植于好人的心中,在生活中得到正常的呵护。生命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如反思和在学校、同学、教师在课堂、课后、宿舍、与父母和家人的家庭生活、与他人的社会生活等,并加以改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真正照亮和内化青年人的内心世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贯穿价值观教育始终。因此,在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整合并贯穿于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在我国社会转型和民族复兴时期,广大师生要充分认识到全球化和知识社会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引领作用。
作为学校教育的前沿,新时期的德育法治肩负着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德育课堂教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有目的、有系统地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课程。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渗透和改进多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