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美微
(河北省永清县养马庄乡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目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发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文章的题目和内容对不上、没有层次、感情空洞,有的就连完整的句子都不能够表达出来。对于作文来说,拥有一个完整的、有层次的思维是最重要的,写作文的意义也就在于将思维进行训练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思维导图就是通过带有层次的树状结构将思维有效地展示出来,把发散型的、放射性的思考更加具体化,让思维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逐渐地培养学生在思维上的技巧。小学作文出现了这些弊端需要及时的修正,刚好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不仅适应时代的发展,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思维导图就好比是作文的地图,先对作文整体有个完整的思路和所要写的形式,有个大概的框架,针对命题型的作文来说,在了解作文的要求后,一定要先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中心词找到,围绕这几项进行合理的延展,就把中心词作为起点,层层递进,步步拓展,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显得文章更加有层次。
何谓思维导图?即把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句作为入手点,从而一步步的往里深入,寻找与之相关的内容,将“思维树”变得更加茂盛,根据题目中所得到的关键词给文章确定方向并立意,这样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学生面对新的作文题不知道写什么的现象,而且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背景不同,思维导图绘制下来也不相同,这样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形成各种写作风格,有的偏向感情的抒发,有的偏向对事物的描写,有的偏向理性,有的则偏向于感性。
先把语言经过大脑的运作转变为一幅图画,把那些较为复杂的知识点通过图像的形式给学生们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地认识世界的阶段,图像的吸引力对他们来说会更大,对图像的记忆远比语言的记忆要容易得多,在学生对素材经过思考之后,找出关键词,例如,在写一件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事的时候,先把“深刻”最为关键词挑选出来,随后在脑海中把这件事从头到尾过一遍,像放映机一样,从而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动用想像力和联想力,最后再将这些内容进行优先选择,拼接成一个完整的、优秀的作文。
在以往传统的小学作文课中,基本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形式仅仅局限于作文纸上的批改,交流内容也局限于作文的格式和立意的方向,而在写作之前的思维形成没有太多的交流,课堂上也是教师布置完作文题,只剩下学生在奋笔疾书。思维导图的形式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激烈的讨论和交流,擦出思想上的火花,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双方没能有更深层次的交流,而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作文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被标准答案所束缚,这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且抑制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思维导图这一形式便可以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把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带动课堂的气氛。
在小学生的学习范围中,最让他们头疼的莫过于写作文,他们对写作文不感兴趣有的甚至有一点畏惧,主要问题在于不知道写什么、无从着手,如果可以帮助他们把思路打开,其实写作文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写作思路,对他们的思路进行优化处理,解决“万事开头难”的问题。例如,要写一篇与景色相关的作文,教师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则可以以秋天为例,根据秋天这一名词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展开联想,可以是秋天的特点,可以是秋天的颜色,还可以是秋天所给人的感受:秋天是一片金灿灿的麦田,它象征着收获和饱满,所有的事物在经过播种后都会在这一刻得到升华。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对作文题衍生出一系列的画面,而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能够让学生捕捉到更为具体的写作思路和写作内容,再加上和生活的关系密切,不仅能够解决学生思路窄的问题,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
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作文中,不仅仅是为学生制定,也是为教师准备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提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从而在无形中帮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兴趣。例如,小学课本中有一个作文教学的题目是《假如我会克隆,我要……》,以此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听完他们的想法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克隆这个?克隆这个可以带来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往更加理性的层面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便可以捋清自己的写作思路,思维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在写作中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总的来说,小学作文教学应引起教育界的重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辅助教师展开教学,运用正确的方式来疏通小学生的思维,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它们的写作能力,真正的感受到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形式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