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贵州省铜仁市第二小学,贵州 铜仁 554300)
引言:“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激发小学作文教学活力是需要语文教师们深思熟虑的问题,下面笔者主要基于自身教学经验,就相关问题和实践加以概述:
互联网是一个囊括丰富资源的信息宝库,可以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各式各样的素材,基于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影像等多元形式将一个五花八门、绚烂多姿的美好世界呈现在学生眼前。小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比起固化无趣的语言讲解,普遍更喜欢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的多媒体教学,因此在作文课上,教师要多多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宝库,为学生展现一个缤纷多元的世界。例如:在以“秋天”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笔者便事先搜寻了一些有关秋天的图片、影像,除了学生熟悉的飘落的树叶、湛蓝的天空、排成各种形状的大雁,还有火红的枫叶、盛开的菊花、成熟的果实、清晨的白霜等等。将这些景象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一展示,并播放《树叶蝴蝶》、《秋天到了》等欢快的儿歌,为学生呈现真实自然的秋景、打造直观形象的秋境,在这样的写作情境和氛围中,学生可以拓展写作思维,激发创作活力,思绪打开了,自然有更多东西可写。
“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传输,社会一日千里,各种智能移动设备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改变,通过小小的手机便可以知晓各种社会热点话题。语言文字在也随之发展变迁,形形色色的网络流行语层出叠见,与时俱进的时代意识和信息观念从小学时期便要抓起。因此,小学作文教学除了要讲解基本的写作知识外,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累积更多互联网流行素材,让学生多多关注时事,多多学习一些流行语。比如说作文课上可以专门余出一小段时间同学生一起读报纸、看报道,科普一些流行词汇,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新闻的看法,引导学生培养思考力,强化其作文辩证思维,如此学生才能写出更具创新特色的新时代新作文。
此外,身处互联网+时代,各式各样的课程资源可以随用随取,教师可以基于作文教学实况,精心选取一些适合学生品鉴的优质文章,并将这些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构建同小学生作文水平相当的范文素材库。如此,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便可以根据作文要求,从素材库中选取几篇范文认真赏析,借鉴其语言表达技巧和文风特点,集思广益,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写出更多优质的作文。
利用互联网技术,学生可以在“想一下—说一说—改一改”的过程中亲自参与作文评改,教师将要评改的学生习作投放到大屏幕上,同学生一同边读边评改。作文中不同的词语、句子、语段可以以不同的字体形式来标注,如可以适时改变一下字体的大小、样式、颜色等,作文中的亮点部分用红色加粗字体标注,有语病的部分可以用蓝色字体标注,突出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1]。并依循作文要求,同学生一起就作文中的错字、标点、语病逐一修改,适时进行增减、删除、变换等操作。在进行集体评改时,学生能更清晰地把握作文要求,并从中汲取经验,发现亮点和不足,继而对比自己的习作,及时裨补缺漏。此外,在人机、师生、生生三者间的交互评改中,原本固化、枯燥的作文评改变得机动有趣,也更有人性气息,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听课踊跃性和写作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作文评改成效,助力高效写作课堂的构建,可谓一箭双雕。
在以往固化的作文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交互空间较少,从本质来看,学生的“动”是被迫的“动”,是没有自主性的“动”。有了互联网技术的有机融入,作文课堂互动不再拘泥于小小的课堂,还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有效提升。在上作文课前,教师可以把作文题目以QQ、微信、校讯通等渠道事先通知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在课前认真审题,结合写作要求自主思考、积极讨论并搜集一些可用的素材,学生在课前有所准备,有了写作自主性,写作课上“心不在焉、无从下笔”的状况自然也就少了。课下的交流互动更加多元深入,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工具上网浏览并分享作文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写作心得和收获,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咨询教师,基于多重方式、多个层面同学生、同教师展开多元互动,也使教师实现从以前的“助教”到现在的“助学”的身份转换。此外,写作课结束后,也有许多课上遗留下来问题需要及时总结和优化,此时便要再接再厉,教师可以在作文评改完后,就一些典型问题发表主题帖,让学生做好自改和互改,如此,作文课堂互动不但是实时性、透明化的,更是延续性和全面性的[2]。
结束语: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助推小学作文教学的有序进行,但也需注意,过于依赖甚至完全依靠互联网技术来教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需明确,互联网技术仅仅是作文教学的辅助工具和补充手段,唯有把握好二者间的辩证关系,才能有效激发小学作文教学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