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静雄
(江西省鄱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江西 鄱阳 333100)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的物理课中,学生虽然手中拿着具有生动的插图和丰富资料的课本,但依然明显地暴露出物理难学、学生厌学的问题。教师们都在思考怎样才能使这些好奇心强的中学生被物理中的有趣成分吸引,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堂课好的开始,以下笔者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谈谈课堂导入的几种有效方式。
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是奠定学生物理基础的重要阶段,涉及许多枯燥、乏味的知识点,而故事作为一种最受中学生喜欢的形式,其具有优美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情境等特点,将其运用到导入环节,能够让学生深深为之吸引,并从中受到感染,便于获取知识。具体实践中,物理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网络上或书本中有意识地收集一些物理小故事,或者创编一些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带有启发性的小故事,通过口述或多媒体播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凸透镜”这一节教学时,教师联系侦探案件创编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天一个村子的一间旧砖屋里发生了大火,并殃及隔壁且烧伤了几个人,警察经过双方的取证调查排除了人为因素,但经过调查,警员在房子的地中心处发现周围的薄膜有烧焦的痕迹。那么房子是怎么着火的呢?”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开始各抒己见。
初中物理是跟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物理理论源于生活,让生活走入课堂,能够体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针对初中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以及光、热、力、电等物理现象的教学,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根据新课相关知识和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可以将学生日常接触到的物品带入课堂进行展示用以导入,还可以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这些资源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例如,在”凸透镜成像特点”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生活中喜欢照相的现象,课堂导入时,带来照相机展示照相机的镜头部分---凸透镜,此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展示照相机由近及远拍摄的照片,然后让大家理解”凸透镜成像”这一原理,再导入新课,带领学生学习凸透镜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这样进行新课导入既自然,又能够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可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但较难的知识还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有些抽象的知识他们只能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感知,这对学生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形成了较多的阻碍。而物理实验能够展示物理现象的细微之处,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知识有直观的感知,所以,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最主要的方法.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依据物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趣味性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新奇、惊险、多变的现象),再通过具体操作实验或展示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为后续学习铺设道路。例如,关于”浮力”的问题,学生早就知道浸在水中的物体要受到浮力,但常常有错误的认识,认为”铁块能浮在水面上,则受到的浮力大;铁块沉入水中,则受到浮力小”.为了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导入环节,教师设计如下实验:采取体积大小一样的一个铁块、一个木块,然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两个物体的重力,然后分别用测力计拉着铁块、木块放入水中,并观察读数。发现木块放入水中,读数基本上不变;而铁块放入水中静止后,读数有很大的差别。此时,教师提示”这个读数差值就是浮力的大小”.学生很快就得出木块受到的浮力小,铁块受到的浮力大。这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概念相冲突和矛盾,于是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其加深了对正确概念的理解和巩固,这样就很轻松地引入了课题。
问题往往产生于真实、具体的情境之中,产生于奇异的现象与引起矛盾的说法之中,产生于对现象的深刻思考之中。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通过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唤起他们的认知思维,激发学习内驱力,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经历设想、体验、实践、反思等过程,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尝试解决问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施要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以及科学态度。例如,物理“气体的压强”一课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我们大家都无时无刻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并且大气的压强很大。学生对此会毫无感觉,没人会信服。教师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迅速将罐口堵住,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慢慢冷却,不一会,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金属弯折声,易拉罐一下、一下地被无形之手压扁了。学生兴奋,惊诧,疑惑,思考…真实的情境,真切的体验,学生迅速进入了探索者的角色。
总之,课堂导入引的精彩,整个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教师要做到以下方面,一要深究教材,透彻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联系;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迎合学生的学习口味、心理需求;三要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知识面,深化专业知识,为学生倒一桶水,自己得准备十桶水的知识量,成为一个博学的教师。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做到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游刃有余,这样的课才算是堂好课,教师才能真正地在课堂的舞台上展示个人的教学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