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汝佳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石上小学,江西 赣州 342800)
引言:小学数学教材编写贴近生活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能够轻松掌握,并对这门学科产生疑问进而求索。根据小学数学课程版标准,分为两个阶段,一到三年级是围绕数的计算,而四到六年级则侧重在图形【1】。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自主学习数学涵盖的各方面知识,将对数学的认识打好基础并为初中的数学学习做好衔接。好的课堂应该是能够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老师只在恰当的时候予以指引,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师们需要让学生们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并通过一定的课堂教学,努力发展学生扩散型思维能力。从而促使数学课堂中对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成为小学生们数学思维培养的一种方式。当然,小学生们不仅要掌握好图形、方位、比较、形状等基础能力,更要拓展思维的边界。
例如,在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数的学习中,成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转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个难题。“油菜籽比去年增收3 成”用百分数表示就是百分之三十,这种抽象的知识概念对于学生是难点。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分发类似的题目进行测验,在题目中形成思维上的熟悉感,自主对这种生活化的内容进行了解,形成自己的逻辑规律。在掌握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思想也是一种提升。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指前人没发现过的数学逻辑问题,这是很难发现的。还包括数学作业中难以解决的难题,这时候就该发挥老师的作用,并不是将答案完全告知学生,而是慢慢点拨,在几句话中点拨学生,让他作为问题解决的主导者【2】。
随着大数据时代降临,信息爆炸化涌现,数学与互联网等区域融合越来越紧密,数学在生活中“隐身”一般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可以说是推动一切科技运行的工具。“数学是科学大门的钥匙,忽视数学必将伤害所有的知识,因为忽视数学的人是无法了解任何其他科学乃至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的。”英国科学家培根的这句话简单明了地讲述了数学的作用。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利用好方法,让学生主动产生问题,推进数学思维的产生,对于更深层次的数学原理的学习和培养数学人才是好的启蒙。
例如,在数学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中,学生可以清楚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关联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的买卖物品需要用到它。“1 元、1 角、1 分”是书本中最开始学习的内容,接着是圆角分的换算,下一章节的内容就是生活中的物品价格与这些数值相连,这就涉及到生活中的交往交际。利用学生刚升入小学,接触到的世界是新鲜的,结合父母教导的生活经验,对于物件的数值的好奇,必然会自己探索出换算的规律。作为教师可以将符合学生年纪喜欢的东西,譬如玩具、漫画、零食摆在讲台上,邀请几位学生上台,给予一定的货币,教师演绎老板,而学生扮演顾客,在生动的演绎中,可以让学生对关系到生活的换算问题了解透彻,通过自主想要购买的心理促进对知识点的掌握。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都是由浅入深,从数的认识到数的运算,从图形的认识到图形的运动,所教的内容是不断深化的。在简单和复杂之间的转化需要教师用生动的实验来进行过度,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在单调沉闷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只能做到接受式学习,通过各种数学实验则可以化繁为简,有趣的形式将生涩难懂的知识点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六年级下册“圆锥与圆柱”的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方法。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分发一张纸,按照步骤让学生做出一个圆柱体,然后将圆柱体剪开,得到的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展开圆柱体与长方形关系之间的思考。根据长方形与圆柱间的对比,得出,长方形的宽既是圆柱体的高,分发三维立体图形,通过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指引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章节,这是为了了解图形的变换,进而为学习比例做铺垫。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材,用现代化工具为同学生动形象展示变化,使同学感受更加真切。每个人的思维都是多种多样的,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的数学规律,这也是一种自我学习,主动学习。只有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成绩也自然上升,数学思维也会在潜移默化间形成,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也大大有益。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逻辑性思维,与文科的感性思维配合,学会用严密的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用实验指引学生在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知识点。探索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开端,学生开始自主学习了,思维就真正与这个学科融合了,扭转原先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