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培利
(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重庆 400000)
学生的教育不单单只有知识的教育,还有学生德智素养的培养,教育的成功离不开硬性的知识教育和软性的人文教育相结合。高中学习时代对学生开展相关的政治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从知识层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基本道德认知,还能从哲学及社会法则角度来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及三观。
政治学科的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它是将国家的正能量精神与传达的宗旨理念紧紧结合的一门学科教育,在教育的开展中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的教育理念有着精准的定位和解读,以确保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做到万无一失及精准。教师在政治课堂教育中把握教材教育理念的同时,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存,如熟读国家宪法及相关实事案例,在不断的知识储存中更精确的了解国家的法律精神及法则宗旨,从而更好的教育学生。
政治学科的教育离不开实际案例的解读及剖析,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可以事先做好相关课堂教育知识的正、反面实际案例准备,通过课堂上的案例解读及剖析来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及主人翁精神,如在《文化的中心建设》一单元中就涉及到两部分,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在上两部分知识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课前做好备课,多搜集相关案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将案例轮流进行对比,让学生发表自我的见解和评论,让学生在案例对比中直观的认识到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学生对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高中政治教育中包含法制教育内容,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法制意识进行培养。如果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进行说教,法制教育就缺乏相应的力度。一些学生不重罚、不尊法,在遇到事情时也没有用法意识,甚至在生活中存在知法犯法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生动、形象的法律事实引入到教学当中,通过案例讲解法律,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会引以为鉴,进而在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法律并遵守法律。政治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点,实效性原则,如果教师选择的案例过于陈旧,将难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就起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第二点,真实性,政治教师应该引用真实的案例,通过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三点,典型性,如果教师选用的案例比较普通,就会缺乏震撼力,因此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是典型性案例。
学科素养是政治核心素养中必不可少的,作为政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在知识结构建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于政治学科而言,知识零碎细小,学生难以全面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系统的梳理课本知识,辅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政治知识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进而逐渐形成学科素养。知识块的内容学完之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整合该知识块的知识,先将知识点连接成知识线,再将知识线连接成知识面,进而组合成相应的知识系统。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质是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有效的探究议题,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一方面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如在教授“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内容时,一位教师设计了“美国的经济危机是如何产生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一个议题,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组展开论证,各小组间相互竞争,组内成员积极进行辩论。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积极发言中内化了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以及竞争的意识,等等。此外,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是无事可做,而是要认真观察各小组的讨论过程,观察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在学生们合作探究遇到困难或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
在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新时代要求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型的复合人才,政治学科给人的印象是课堂中理论教学为主,因此我们必须要打破这种思维禁锢,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选取合适的主题和内容,是保证政治活动型课程互动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環节。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年龄、实践水平以及所选择内容的可行性、周边的资源等情况进行内容的选取。此外,教师还要考虑所选择内容的德育价值,注重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品德素养和综合素养的作用,创造一切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高中政治这门课程虽然相比于其他学科难度要降低了不少,但是教学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特别是在新时代的今天,不仅要通过高中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身的政治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