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雪光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那隆镇中心小学,广西 崇左 532208)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学生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认字、会读书、写作文、会说话,并将这些能力恰当地运用于生活之中。这些能力的外在表现就是学生可以主动思考,知道运用工具成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就是有趣有意义的,也是目前小学教学要重点培养的。说到小学语文的学习,不得不说的就是课前预习。有些教师可能会质疑预习的必要性,毕竟小学的知识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预习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对学生、对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预习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预习最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预习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正式上课之前,学生主动熟悉课本内容,进行简单的说读写,能够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当这种行为坚持下去,慢慢就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有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会获得很大的提升。
2.预习能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学贵有法,学习是需要掌握方法的。小学生刚踏入学校不久,还停留在以前随意学、简单学的阶段,对于专门高效的学习方法还不了解,更不会运用。所以,教会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掌握系统的方法,学会运用工具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对学习方法的认知和实践对学生今后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关系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由于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对于新课中的一些难点学生已经尝试自己解决并基本掌握了,对于尝试后没有解决的问题会记忆深刻,在课堂上就会格外注意教师的讲解。如果还没掌握,课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向教师请教和练习,直到把难点解决了为止。这就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课前预习若想取得理想的成效,则需要把握预习的时间。合理地安排预习时间,可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学生课前预习要想达到最佳效果,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会较为深刻。如果新课内容难度大,就要多花一些预习时间;难度小,则少花一些预习时间。学生在预习时,还要确定重难点,对自己认为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可少花费些预习时间;对难度较大、自己难以把握的内容,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上网查资料等进行学习;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予以标记,并在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做好笔记。也可利用星期六、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内容,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既然是预习,就要从新课程的全局入手,发现和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进行思考。在教师讲授新课的时候学生进行重点学习。
朗读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它能刺激大脑,有助记忆,对语感的形成有帮助,甚至还能提高写作能力。所以预习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找到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感悟文章中心思想。通过读,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而且可以从中发现问题,从而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教师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句子,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在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发现问题。
预习是一项需要调动全身感官进行协作完成的事情,要眼口耳手并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朗诵时可以在文中圈出重点的字词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如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波浪线标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等。具体符号可根据个人习惯确定,但要相对固定。在预习中,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下来。而很多学生往往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再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还有的学生不会提问题。为此,首先,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道理,使他们懂得: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然后,教给他们提问题的方法,如结合文章的标题提问题,根据课后题提问题,结合文章的中心句提问题等。最后,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注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
因为是新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难免会遇到很多不懂的生字词。因为有难度看不懂,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格外重要。教师要耐心地鼓励学生随时查阅字典,了解生字的读音、字义、例句等,还可以运用网络搜索扫除学习障碍。在不断地尝试中,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不懂的内容手动记录下来还能加深理解,积累素材,丰富所学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要善于思考,在预习时也要进行深度思考。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什么样的作者情感,跟以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关联。思考中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自己听课的重点。还可以结合文末的思考题进行简单的练习。这样上课时就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加深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弥补自己的不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索,预习的过程就是思维流动的过程,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使学生受益一生。教师应认真辅导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激发学生逐步走向自学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