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贤
(河北省石家庄市八一小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曾经对小学生测试如下问题:第一、你在路上遇到一只快要死的小猫,你怎样对待它呢?60人次的测试中有42个孩子缺乏同情心,其中19个孩子的回答竟是“弄死它”,并想出了种种办法;第二、你玩得好好的,有个小朋友突然打了你一下,你怎么办?35人很快做出我不能吃亏、要报复的心理反应;第三、一个小妹妹发烧了,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把外套借给她穿吗?半数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种种理由表示不愿意。
对于孩子们的回答,我们感到震惊:为什么我们对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的爱,而他们却没有一颗爱心?为什么他们小小年纪对他人和社会竟表现出如此的冷漠?难道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在这样一个冷酷无情的社会中吗?
这不能怪孩子,值得反思的倒是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笔者认为,当前孩子普遍缺乏的是爱心,比如孩子中存在的任性、自私、怯懦,不礼貌、行为粗鲁等都是缺乏爱心的表现,因而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是十分必要和急需的。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爱。自爱是自信、自立、自强的基础,也是我们具有坚强意志、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一个不懂得自爱的孩子就会变得胆小,软弱,很难应付环境的挑战,通过自爱教育要培养他们树立一种向上的、奋进的、不息的人生态度。二是爱他,包括爱他人、社会以及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和集体、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个人越来越依托于集体和社会,从根本上说,没有一颗宽容和爱他的心,就很难与别人相处,也很难适应社会。
“自爱”和“爱他”是互相联系的,“自爱”是“爱他”的基础,“爱他”是“自爱”的深化。有了这两点,我们的孩子首先是能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进而才能服务和奉献于社会。因而爱心教育要比单纯的知识文化科学教育更为根本和关键,也更为艰难。
从另一方面说,爱心教育与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曾经有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合,探讨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其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科学家回答:“在幼儿园。”那人又问:“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呢?”科学家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先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还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会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老科学家的例子充分说明了爱心和如何做人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对他日后取得成就也是多么重要。
当然,从大道理上讲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爱国之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学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上下五千年,爱国主义是一条粗重的红线贯穿其中,艰苦卓绝奋斗,创造灿烂文化,抵御外来侵略,推动社会进步,爱国主义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没有爱国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过去、今天和未来。人们都会背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人们都会讲“精忠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精神在大多数国民的心里扎了根。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爱国主义精神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每位教育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人认为,孩子的爱国精神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只要把学习抓好,爱国主义教育什么时候进行都可以。这种认识也是片面的。我们不妨想想,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故乡,不热爱家乡的父老乡亲,不热爱养育自己的土地,不热爱自己的国家,他的身上是否缺少一种前进的动力?如果他只是为了得好分、受表扬、升大学、挣大钱而学习,能跟我们的时代与社会发展合拍吗?纵观历史,众多的志士仁人、科学家、艺术家、英雄模范,在他们的灵魂深处都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有远大的报国志向,如果不是这样,他们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吗?爱国主义精神促使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只顾眼皮底下利益的人是达不到那种境地的。
爱国主义教育是有层次的,由近及远,由具体形象的情感熏陶到思想认识到道德情操,由爱国之心到报国之志。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由爱父母、爱家乡、爱国旗国徽、学唱国歌等切近的事情做起,重点在情感教育。中年级以后逐渐增加国情知识教育,爱国英模人物的形象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小学六年级应增加热爱当代中国,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在爱心教育中,既要有爱国主义这条红线,又要注意孩子的年龄特点。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孝心。尽管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成人能够有孝心,尽管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教育孩子时,又往往忽略这方面的内容。据调查,许多人对孩子孝敬长辈的要求是很低的。孩子上学离家时能说:“爸爸妈妈,我走了,再见!”放学回家见到父母能说:“爸爸妈妈好,我回来了。”就相当满意。如果孩子在拿到好吃的东西时,举手让一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长辈们则觉得孩子非常乖。这是把孝心降低到一般文明礼貌来看待了。有孝心的人固然要讲文明礼貌,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真正关心父母长辈,在需要为父母长辈付出辛劳时自学自愿,而且形成习惯。
孝心,作为传统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有人调查,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间一代孝敬长辈,孩子就会懂得孝敬父母、祖辈,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呈现一种和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要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有一则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在北大新学期开始时为外地学生看包的故事: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的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的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的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的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行文到此,我不知道那位学子当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感觉到,我从季先生那里沐浴到了人性的光辉,爱心的伟大!
总之,对孩子的爱心教育要引起我们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这件事关乎品德教育,关乎人才培养,不可掉以轻心,更容不得丝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