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庚 卫路兵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施工行业的基石,是施工企业各项工作的前提。近年来,国家的监管部门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督力度持续加大,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行了隐患排查整治,建筑施工安全总体稳定。但由于我国庞大的建筑规模,工程数量持续增高,安全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导致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一直十分严峻。
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在不同程度上对安全成本都进行了研究,而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成本的概念尚无统一定义。安全成本较成熟的概念来自于《现代安全经济理论与实务》一书,安全成本是为实现“安全”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三力”是衡量安全成本消耗的重要尺度。
1)复杂性
安全成本的投入反应在建筑施工各阶段,起初看起来会增加施工单位的总成本,但是安全成本产生的效益是通过降低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的损失来表现。它不仅可以为施工企业带来直接效益,还能为施工企业带来潜在的长久效益。安全成本产生的效益具体反应在长效、功能、隐藏、及时等特性上,从另一角度体现了安全成本的复杂特性。
2)持续性
安全问题与安全成本紧密相连,保持性安全成本需根据工程需求、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不断地持续性调整、投入。建筑施工安全成本的投入有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工程规模、工程技术、施工风险等。
3)滞后性
保持性安全成本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具有滞后性。保持性安全成本投入的目的是以预防为主,尽可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只有工程事故发生率越小,保持性安全成本投入效益才越明显。
根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及中国建筑业发展研究报告给出的数据,对10年我国建筑施工中事故发生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8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始终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10年间,我国就房屋市政工程事故的发生数量进行了统计,共发生事故约7709起,其中,2018年发生1732起。从大量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成本的投入必须重视,降低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依然严峻。
1)管理模式被动,成本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管理的不够规范,建筑业从业人员普遍综合素质偏低,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安全意识不高,在施工企业大部分管理层,都是亡羊补牢的策略,事后补救的被动模式和方法让建筑施工的事故居高不降。加之,建筑业整体利润不高,根据2009-2018年分析数据来看,产值平均利润一直在3.5%左右徘徊,相比其他行业利润偏低,安全成本投入无法保障,制约建筑业良性发展。
2)缺乏安全成本理论认识,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建筑施工的安全成本的理论认识十分重要。施工单位对安全成本的规划和配置不尽合理,很少考虑安全成本投入本身也具有生产力,安全成本的投入如能投到应投的地方,可以有效提高安全效益,减少事故的发生,工程整体效益也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建筑施工单位没有完善的安全成本管理理论体系,从已有成熟的生产经营性成本管理的理论、方法、模型等尚难借鉴。
3)安全成本研究成果没有较好应用于施工中
从研究管理视角看,参与施工安全成本管理的组织(包括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等)对安全成本研究成果认识较浅,在实践中属于被动管理,缺乏科学的成果借鉴。
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构建安全管理系统,树立管理层“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提升一线作业建筑工人的安全保护意识。在安全成本投入上做到先预防后补救,安全成本的投入必须符合建筑施工预算比例,无论安全成本随着投入的方向、数量、方式等变化而变动,也要保障安全成本费用基本的充足。
建筑行业是国民支柱产业,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加之建筑行又属于高危行业,因此加强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成本投入的监管力度,构建安全成本投入的管理指标体系是降低事故发生的关键。此外,在以往会计核算中,安全成本的数据收集只能从其他成本核算的条目中进行挖掘和收集,没有独立的成本条目,因而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建立标准化的安全成本投入体系,方便安全成本的核算与管理。
当前,可以从各大数据库找到关于建筑施工安全成本的大量文献,但确定运用到工程中的文献很少,或者说无法找到正确的文献匹配数据。因此,从工程活动和要素配置入手,通过以往案例假设验证的方式进行初步效果验证,从中找到可以相匹配的文献,看现有研究成果能否使用于施工单位的总安全成本中,目的是优化建筑施工单位安全成本的投入配比和数量,提升安全成本投入产出效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施工中安全与生产的相互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