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秋云
一般来说,心内科急救患者的病情普遍具有突发性和病情多变的特点,这类疾病比较急迫并且严重。然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该疾病的发病趋势越来越年轻化,并且患病人群越来越广泛。面对日趋严重的患病形势,亟需加大对心内科急救患者的急救护理力度,并且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现阶段心内科急救护理仍然面临非常严峻的困难与挑战,最普遍的问题是护理心内科急救患者的日常饮食、日常起居及其手术后的用药恢复等。为了确保心内科急救患者完全康复,仍需加大对心内科急救护理的优化力度,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
为了让护理工作与患者病情有效契合,需要依据心内科急救患者的患病情况及其当下的身体健康状态来设计出可行的护理方案,并选出最有效率、最人性化的方案,力求最大效率地使患者的身体状况恢复到最佳状态。既能够高效完成护理目标,又能够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达到医患双赢的目的,这就叫作持续护理质量管理。
心内科包含了一系列的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常见的比如心律失常、冠心病以及心肌病等,此外还有心绞痛、猝死等疾病,它是医院特别设立的一个针对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的科室。目前治疗心内科患者心血管方面疾病主要依赖于两种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是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临床护理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于其他的一般疾病,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相对比较高,容易复发,通常还伴有后遗症,严重的甚至可致死亡,它的发病还普遍会造成某些器官的损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坏处。所以在进行护理的时候需要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率,以防出现其他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状况。但是在护理的过程中,这样的事情难免会出现,比如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没有做好全面的护理计划和保护措施,造成患者忘记按时吃药或者出现不小心的磕碰与跌倒等等,抑或该医院的护理员工的专业素质达不到要求,期间的护理工作没有做到位等。所以进行持续护理质量管理,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持续护理质量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结合患者自身的患病情况及其身体健康状态而制定的高效可行的护理计划。让护理内容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使用科学可行且高效的护理方法,使护理质量形成一个标准,规范护理质量等一系列措施都能够提高护理的有效程度及其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在患者接受治疗到恢复身体健康这一过程中,护理工作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医院需要最大程度地做到与患者及其家属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则需要明确岗位职责与自身责任,时刻为患者的身体健康考虑,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学习专业的护理知识,高效利用医疗资源,努力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面对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患者,需要掌握其病情与身体状况,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危险情况的出现,这样既有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也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持续护理质量管理需要落实到护理的每一个阶段包括患者入院的控制、管理的细节问题以及后续在病房的护理等。首先需要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适合的护理计划;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对每个患者做出符合其身体状况与意愿的护理计划,针对每个科室的不同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与患者和患者家属及时进行沟通;完全掌握患者各项检查报告的信息,同时有针对性地改善护理计划,增加病房巡查频率,以便及时解决突然发生的状况,增加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以提高护理效率。这样一来既能够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又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综上所述,持续护理质量管理在心内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对于患者来说,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加速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持续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对临床护理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