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自讨苦吃的人之中,唐僧可能是最著名的人之一。让他名垂青史的,是一段以苦难为主题的漫长旅行。自讨苦吃的行走有许多种。有玄而又玄的形而上者,如信仰、修炼、寻找自我;有利益诉求的形而下者,如寻宝、探秘、追名逐利。
唐僧的理由介于两者之间:佛教徒的身份让他对遥远的佛国心向往之,情愿用一路苦修来表明自己忠贞的信仰;更何况路的尽头还有着货真价实的宝贝——真经。这理由足以驱使唐僧上路,一路向西。我相信,即使没有皇帝的委派,这趟信仰的苦旅,也将注定出现在他的生命里,或早或晚。
苦游的苦,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重重考验。就像唐僧的西游,在出发之前就注定了九九八十一重苦难。这苦难是信仰赋予的考验。
苦游的苦,也是命运赌盘上未知的轮转。赌上一生的幸福向梦想献祭,但没有人许诺一定能如愿所偿。《西游记》第九十八回里,唐僧历经艰险终于得到经书,却发现是一堆无字的假经,一向淡然的他也忍不住满眼垂泪。
所以,苦游是一场豪赌,是勇敢者的游戏,是追梦者的风骨。在唐僧经历的苦难中,有妖魔的威胁,也有色相的引诱;有金钱的诱惑,也有名利的挽留。但唐僧的苦,很大一部分来自他亘古不变的善良。因为善意,太容易相信别人,结果一次次被欺骗,陷入危险。
如何来评价这种善良?《西游记》给出了答案。三个徒弟是唐僧的旅伴、保护人,同时又是听命于他的受教者。唐僧一次次依赖于他们将自己从危难中解救出来,却仍坚持以自己的信条去规训他们。徒弟们对他从恼怒、气愤到最终折服。最后他们都成了“佛”——真善美的佛,善良立于其中。
许多人把《西游记》的读者群圈定为孩子,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个写给成年人的寓言。因为只有成年人才能够理解,人生就是一场苦游,而对这场苦游唯一的祝福,是始终保持一颗良善之心。这并不容易,但唯有如此,才能获得庇佑,取得生命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