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藏族舞蹈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脚下舞步多变,以脚下舞步来带动腰部、手臂的舞动,可以说是运用膝盖有规律的颤动来带动全身。藏族舞蹈多用豪放热情的动作来展现高原狩猎的场景,也有用舒缓的舞步、翩跹优美的甩袖来展示藏族舞蹈柔美的一面。藏族舞蹈主要是分为民间自娱舞蹈、宗教舞蹈,西藏地区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所以藏族舞蹈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自娱性舞蹈,主要又分为“谐”和“卓”两大类,大都以集体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表演,主要是通过颤膝来展现藏族舞蹈的情感变化,例如下蹲、蹲步、转跨等动作。本论文深入剖析了藏族舞蹈中颤膝动作的特色,提出了优化颤膝训练的策略。
藏区多高原、高山,藏民在劳动时经常爬山,所以藏民的腰肢、下肢比较强壮,藏民们多习惯弓腰、曲背、颤膝,这些生活习惯造就了藏族舞蹈独有的动作——颤膝。颤膝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舞蹈动作,成为了展现藏民生活态度的重要窗口,藏民在长期劳作中,创作了独树一帜的藏族舞蹈,颤膝节奏的快慢代表了藏族舞蹈的情感变化,也是舞者展现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动作。
其他的舞蹈动作大都是个别动作的衔接,很少有一个动作贯穿整个舞蹈的,例如维吾尔族的“动脖子”“翻腕子”,蒙古舞的抖肩等,都是和其他舞蹈动作互相穿插和变化。但是藏族舞蹈中的颤膝则是贯穿了整个舞蹈,甚至可以说是用颤膝这一舞蹈动作来带动整个舞蹈。颤膝可以帮助舞者放松膝盖,让舞者保持身体的“热度”,保持全身的灵活性,舞者通过把握颤膝的颤动节奏,再加上其他的动作,例如旋转、甩袖、踢踏等动作,这些动作都要配合颤膝的规律来记性表演。颤膝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舞者通过掌控颤膝的节奏,加入浓烈的情感色彩,展现藏舞的热情奔放、柔美翩跹、豪放粗犷。
总体来说,藏族舞蹈的上肢动作比较少,舞蹈艺术主要体现在脚下的舞步,在颤膝训练中,可以把基本步法和颤膝相结合,增强舞者身体的协调性。颤膝的精髓在于以膝盖的颤动带动腿部、脚下的舞蹈动作,再搭配独有的呼吸节奏来带动上肢的动作。藏族舞蹈的基本步法主要包括了:抬踏颤行径、吸颤步、抬踏步、颤踏、三大基本步,舞者要把这几个基本步法和膝盖的颤动节奏结合起来,使二者的频率和步调一致,在搭配手臂的摆动,例如在进行吸颤步训练时,舞者要谨记口诀“右吸落,左吸落”,在这一过程中要不间断地进行颤膝,吸右腿的同时左手要向前,头部向右扭动,脚下要和腿部平起。
锅庄舞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舞种,主要是男女围成圆或者半圆集体舞蹈,节奏快慢明显,舞蹈热情奔放、豪放粗犷,这一舞蹈中颤膝更注重技巧性,膝盖的颤动节奏比较快,双膝一起颤动,通过双膝颤动的快慢来带动上肢舞蹈动作的快慢。在弦子表演中,舞者的颤膝比较轻柔,这是因为弦子整体风格柔美,舞者要把握弦子的精髓“三步一抬、三步一撩”,舞者在颤膝时,动作尽量要舒缓,在屈伸膝盖时要放慢动作、尽量松弛双膝,上肢要轻微舞动,舞者通常会采用长袖舞动来展现弦子舞蹈的飘逸美。
颤膝简单来说就是膝盖的屈伸,主要是颤动节奏的把握。在藏族舞蹈中,颤膝主要是自下而上屈伸膝盖,舞者要尽量放松膝盖,自然屈伸膝盖。舞者在训练时要注意上下肢的协调性,主要是以膝关节为着力点,通过屈伸膝盖,有弹性地进行颤动,以膝盖的颤动带动脚下的舞步、腰肢的舞动、上肢的挥动。舞者还要注意调整呼吸的节奏,让呼吸节奏和脚下舞步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颤膝的训练会直接影响到舞者的艺术水准,任何学习藏族舞蹈的人,都要重视颤膝的训练。舞者在进行颤膝训练时,要注重藏舞基本步法和颤膝的配合、注意脚下舞步和音乐的配合、注意上下肢的配合,展现藏舞的独特艺术魅力。藏舞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舞蹈,也是我们研究藏族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我们要重视藏族舞蹈的发展,让古老的藏族舞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