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洁华 魏亚伟 宋文 赵宇 张辉
(河北北方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000)
局部解剖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医学课程,内容抽象,综合性强。单纯地学习理论不重视实践,会导致临床手术操作的盲人摸象。采用试验探究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医学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探究教学模式探究成了构建人体解剖与临床医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质量及今后对临床实践的了解,可以为学生学习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研究对象 2017年9~12月将2017 级临床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班级均为初次学习局部解剖学的应届学生。
1.2 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以上。要求每组的尸体完整,无腐烂,变异性小;器械数量保证好用、充足;根据学生人数布置学生查阅下堂课相关的临床常见病,然后随机检查学生对局部解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分析、总结考核成绩。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研究组由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采用以“临床常见病”为例逆向传授局部解剖学的方法授课,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通过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目标。构建以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双主”并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强,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培养主体能力,塑造主体人格,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性学习。
(2)实现“三个结合” 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局解与手术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将尸体解剖与临床应用相结合,进行尸体解剖时联系外科手术的操作,以临床手术应用为目的,按手术操作步骤,运用层次解剖方法进行尸体解剖,并层层设疑。即教师根据局部解剖学教学内容为导向的局部解剖教学法,提出紧扣局部解剖学知识,既是和手术密不可分的疾病和局部解剖学知识,还要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局部解剖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合力攻关的能力,为科研和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尸体上做“手术”。通过“解剖”学习“手术”,加深学生对局解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局部解剖与外科手术紧密结合起来。
(3)优化教学方式。局部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中一些专有名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授课。例如,在讲解局部解剖学实践课程时,教师让学生对比学习,规范解剖操作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 统计软件对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t 两两比较
实验组理论考核的及格率是89%,而对照组理论考核的及格率是 74%,两组成绩差异显著(P<0.01)。
局部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本来就不易理解、比较乏味的学科,死记硬背、照本宣科会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厌恶、厌学的情绪,且传统教学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采取合适的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学生能不断反馈意见,培养学生模拟临床常见病的手术治疗步骤,将其应用于标本的解剖操作,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对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科学认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探究技巧。
结合本次教学研究实验结果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查阅临床病例和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恰当的案例可以使学生重视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钻研过程,进而促进他们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实施探究式教学加深了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共同体验“教学相长”境界中的美妙,良性循环的教育理想离大家更近了一步。
总之,以临床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帮助学生学习局部解剖学的积极性和对临床疾病的认识及相关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该门学科的熟悉和掌握情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