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镜科 江苏南京 210028)
近年来,受到环境污染、个人生活饮食习惯、作息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出现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1]。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治疗中,采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是较为常用的方式,虽然无痛消化内镜检查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或者不适感。所以,临床上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部分患者的抵制。为减轻患者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痛苦,同时,也为提高患者检查的配合度。一方面,需要医护工作人员有娴熟的技巧;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患者检查过程的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在本次研究中,收集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00 例消化疾病患者,探讨了舒适护理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12月在收治的100 例消化疾病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交替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30 例、20 例,平均年龄(35.44±2.68)岁,平均病程(4.15±0.53)周,平均体重(61.40±2.17)kg;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9 例、21 例,平均年龄(35.79±2.70)岁,平均病程(4.19±0.54)周,平均体重(61.93±2.19)kg;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依据科室工作规范与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护理要求提供标准化护理服务(如,注意事项讲解、患者检查过程中配合知识宣讲、饮食禁忌告知等),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检查过程中的辅助护理等。
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第一,组建由资深护理人员组成的舒适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第二,加强检查前访视、健康知识宣讲与情绪干预。在实施无痛消化内镜检查前由一名专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流程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并要求患者做好配合以支持医生的检查工作。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心理情绪疏导强化,帮助患者走出焦虑、恐惧或抑郁的心理状态。第三,检查中护理。引导患者取侧卧位,配合医生帮助患者进行检查;对于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呃逆、呛咳等配合医师对症处理;密切关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帮助患者清理口鼻内部的分泌物以保障呼吸道畅通;同时优化检查室环境,保持环境的整洁。第四,检查后护理。检查后若患者出现咽部不适,告知患者属于正常现象无需担忧,予淡盐水漱口,清淡流质饮食,若患者检查后不适反应较为严重则上报医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进行评价,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例数/总患者人数×10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X2检验;当 P<0.05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在临床上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通过实施无痛消化内镜检查能够更好地获取患者消化道疾病信息[2-3]。但是,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作为一种侵入性方式,仍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反应并引发患者的心理恐惧、抑郁,此外,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仍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感,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患者对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排斥[4]。所以,在开展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过程中必须采取舒适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配合度,降低患者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服务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能够强化对患者人文关怀,从而在情感上对患者进行引导,提高患者在检查中的情感接受度(即,一种检查中的心理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其次,能够强化对患者个人需求的护理,将护理从“大众化”、“模块化”转变为具有个性需求满足的护理模式,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需求满足性;再次,能够进一步提高预防和解决检查治疗中存在的并发症或者是其它突发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意愿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5-6]。
综上所述,在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引入舒适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促进检查活动的安全、高效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为将来相关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