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涛
(武警第一机动总队交通第二支队卫生队 710100)
引言:在基层部队的日常训练过程中,军人可能会因为军事训练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简称为慢性军事训练伤。主要表现为关节损伤、肢体损伤以及内脏损伤等,还可能伴随着贫血、低血糖等疾病。通常情况下,基层部队训练伤是由于军事训练引起的慢性疾病,对正常的训练造成一定影响。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伤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上涨的趋势,成为部队非战斗减员的主要因素。基于此背景下,做好慢性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十分重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军队的战斗力。通过对2017年8月~2018年6月的基层官兵走访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管理人员的经验,对容易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6月的基层部队官兵756 例,所有基层部队官兵为男性,年龄从18 岁到32 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1 岁,平均身高为169.7 厘米,所有基层官兵除了军事训练伤之外,没有受到过其他损伤。
1.2 方法 以《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为基础内容,对骨关节以及软组织损伤等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1]。
1.3 结果 据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因为军事训练导致的骨关节损伤率较高,其中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官兵达到145 例,占据总人数的19.1%,肱骨骨折人数为35 例,占据总人数的 4.6%,出现膝关节损伤的人数为264 例,占据总人数的34.9%,腰肌劳损人数为156 例,占据总人数的20.6%,腰间盘突出的人数为191 例,占据总人数的25.2%。
从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导致慢性军事训练伤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官兵个人的原因以及训练环境因素,具体阐述如下:
2.1 组训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就基层部队的实际训练情况进行分析,大部分组训领导都急于求成,对官兵进行大强度的训练,导致官兵的身体面临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关单位对开展军事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与训练后的放松活动不够重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官兵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基层训练基地的安全设施、场地及等都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指挥人员以及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高,容易导致军事训练伤发生。
2.2 官兵的个人因素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对训练动作的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官兵的肢体动作不够协调,违背了基本的训练原理,对人体的生理结构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官兵的心理状态也可能会导致训练伤发生。在开展系统化军事训练之前,紧张的心理会影响官兵的精神状态及身体状态,使其产生畏难情绪。越紧张在训练的时候就越容易出错,信息不足、胆怯等因素,都会导致训练伤的发生率不断提升[2]。总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到管理力度,小到官兵的心理情绪,都可能会导致问题发生,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对常见的问题进行积极预防治疗。
3.1 应力性骨折 与常见的骨折症状不同,应力性骨折不会影响官兵的正常活动,疼痛去情况也不明显,主要就是因为反复、长期的进行剧烈运动,导致骨骼的某一处发生慢性骨折,主要的特点就是骨关节被破坏,身体感觉到疲劳。在基层部队的官兵当中,应力性骨折十分常见,尤其是对于刚刚加入部队的新兵来说,发病率达到了13%~17%。因此,应力性骨折会从根本上影响基层部队的战斗力。在众多官兵当中,应力性骨折经常发生在下肢,主要就是因为其下肢需要承担较大的负荷。其中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跖骨和跗骨,这种病症的表现较为单一,主要就是收到损失的部位会感觉疼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症状能够得到缓解。在训练时会加重,在检查的过程中若出现明显压痛的症状,就可能是应力性骨折。
要想从根本上预防应力性骨折,就应当注重以下几点内容:①在基层部队中应当注重应力性骨折的发病机制宣传,进而提升官兵的防范意识与防护意识。②对军事训练进行合理的安排,应当制定完善的军事训练计划,根据参加训练人员的身体差异以及科目难度进行全面分析,尽量避开容易导致应力性骨折发生的高峰期[3]。③若出现了这种问题,就应当停止剧烈的训练,采取中西结合治疗的方式,给官兵做全身的检查。④通过合理的调整饮食,为官兵补充钙元素及锌元素,不仅要保证其身体健康,还要事前做好预防工作。
3.2 投弹骨折 出现投弹骨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官兵在进行手榴弹投掷的过程中,发生了肱骨骨折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在军事训练的过程中,由于训练强度较高导致的上肢骨髓水肿问题,进而出现应力性骨折。据国外资料研究表明,投弹骨折发生在手榴弹投掷过程中手臂的加速期以及减速期,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肱骨发生骨折,韧性较低。由于在基层部队的训练过程中,手榴弹投掷是重要的联系项目,但是由于上肢肱骨干中下段骨干从粗变细,会出现疲劳性骨髓水肿的问题。若训练的强度过大,就很可能导致投弹骨折[4]。
在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官兵的高速爆发力。在怀疑官兵发生投弹骨折的时候,不仅要对肢体进行固定,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时候不能进行复位。因为这个类型骨折的骨折大都呈现为螺旋形状,骨折端的面积较大,盲目复位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身体伤害。一旦官兵出现投弹骨折,就应当及时到最近的医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产生的影响。
与此同时,要想避免投弹骨折发生,就要采取科学性的训练方式:①首先应当在官兵当中普及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如何在训练中预防投弹骨折。②在训练之前需要做好热身准备,使身体能够处于放松的状态中。③通过对训练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将其穿插在其他简单的训练项目当中,避免官兵的手臂受到较大的负荷。④训练人员应当为官兵做好正确的示范动作,使其能够掌握其中的技巧,并在训练中进行体会,训练人员应当注重观察官兵的实际情况,注意观察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训练的强度。若官兵出现手臂肌肉肿痛的症状,应当及时进行检查,将预防工作做在事前。
3.3 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属于人体承重量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其解剖功能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若官兵的膝关节受到损伤,处理不够及时,若症状不严重可能会产生膝关节站立不稳、疼痛等问题。若症状严重的话则可能演变为关节炎。从军人评残中,因膝关节损伤导致的残疾率得到了大约55%,成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最基础部分[5]。其中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主要表现为内侧副韧带损伤以及外侧副韧带损伤,其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不便利等。其中慢性膝关节损伤除了基本的疼痛表现之外,还有膝关节不稳、肌肉萎缩等症状。与此同时,若膝关节受损,就可能会导致关节积液,或因刺激导致的滑膜增生。要想降低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当注重膝关节周围力量的协调性与力量,保证韧带的稳定性,坚持每天进行膝关节运动。例如侧抬腿等。其次,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使官兵在遇到紧急状况的时候,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再次,应当定期举行体检活动,关注官兵的膝关节状况,对训练时间进行调整。
3.4 腰肌劳损 在大部分的基层部队官兵当中,腰肌劳损是导致腰部软组织损伤的重要部分,其治疗的时间较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官兵的身体及日常生活。官兵多半都会面临一定的运动损伤,主要就是因为受到巨大外力的影响,出现腰酸背痛的感觉。在基层部队的训练过程中,个别兵种的训练科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官兵长时间重复这一动作,长时间保持固定的体位,不仅会降低腰肌的韧度,还会导致肌张力增加[6]。基于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官兵应当注重对腰部的护理,还应当采取静力性的训练,例如负重转身,卷腹等。训练员不仅要字啊一定程度上保证动作的准确性,还要避免超出脊柱的功能范围。若发现其出现腰肌劳损的症状,就应当停止训练,注意日常的休息,在第一天跟第二天的时候进行冷敷。另外,还可以采取物理疗法进行治疗,例如电磁疗、针灸等,有效缓解腰部疼痛。
要想从根本上适应新的军事改革,就应当结合现代化的训练需求,设置合理的训练科目。由于军事训练的难度与技能要求会不断提升,对部队官兵的身体素质要求逐渐提升。因此,基础部队慢性军事损失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控制。相关的管理人员只有注重以人为本,事先做好防治措施,解决实际训练中存的问题,为官兵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保障。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能够增强参训人员的能力储备水平。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训练伤害,还能够促进各项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由于基层部队的训练逐渐复杂化与标准化,导致官兵的训练强度不断提升。因此,部队的后勤保障意识与训练合理性需要不断提升,给予应力性骨折、膝关节损伤等不同的病症一定的重视。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立足于实际情况,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探究导致基层部队慢性军事训练伤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训练伤发生。不仅能够训练出高素质的队伍,还能够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为保卫国家做出自身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