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市陶都小学 孙 欢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探究、思考、创新和合作,是知识技能在真实情境中的创造性、综合性运用。整本书阅读是深度学习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喜欢并能积极参与的大容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它可以提供深厚的知识积淀,加强学生与文字的交流对话,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全身心投入深度学习,获得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笔者以任教的小学高年级为例,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尝试从书籍的选择、阅读的指导、过程的管理等方面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以促进学生走入深度学习,现分享如下:
在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书籍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的选择策略是,既可以与教材内容产生紧密联系,加强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同时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要求和兴趣指向。
以《西游记》为例,这是一部经典、美好、优秀的书籍。选择这样的书籍开展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期遇到优秀的“精神导师”,逐步形成好的“胃口”。另外,《西游记》塑造的人物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它与学生兴趣息息相通,学生在阅读时会感到似曾相识,特别亲切,能很快进入阅读状态,从精彩的文字中体验到文学的魅力、生命的成长。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对所推荐的书籍要阅读在先,要变身“阅读达人”。教师的阅读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预设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和困惑点,审视整本书,了解梗概、探究细节、深入解读,让学生通过阅读 《西游记》这类经典文学作品打下良好的文学底子。要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兼具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为宗旨,使他们从阅读走向悦读,进而解读,达成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
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强调学生重视对语文学科本身的关注。指导学生立足语文学科特点,着重观摩学习阅读对象语言运用的规律和技巧,包括品味字义、揣摩表达方式和技巧、理清叙事思路脉络、总结文体特点等。
在指导学生进行《西游记》阅读时,笔者发现学生首先关注的是大闹天宫、真假孙悟空、智斗红孩儿、三借芭蕉扇这样的精彩情节,以及本领高强、无所畏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等典型人物形象,学生们很少将目光聚焦在书中成功的语言运用特色上,包括在突出人物形象时运用的夸张、对比、环境烘托等众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巧妙运用俗语、成语、童趣语言等加强喜剧性的艺术效果,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会使作品具有童话的诗意和美感。这些特色恰恰是语文学科独特性的体现,也是笔者强调学生观摩学习的精华所在。
具体来说,指导学生学习《西游记》中对谚语、歇后语等俗语的灵活运用,明确它们给文字表现带来的生动活泼、饶有风趣,既增强了人、事的立体感,又使语言形象生动,读来印象深刻;又如指导学生找一找类似“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等把对偶和排比两种手法运用得精准而巧妙的句子;再和学生一起认真审读书中的一个个章回名,对仗式的三言两语诠释出内容概要,充满了独特的语言魅力:“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在学生阅读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常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做到读书“五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启有趣高效的阅读之旅,保障整本书阅读的顺利进行。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作者以及与本书相关的写作背景等,帮助学生通过封面、序言、目录、插图等,初步了解大概内容。
其次,帮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主要是对阅读时间与进度进行明确的安排,保障整本书阅读这个长期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下去,防止学生半途而废。在《西游记》阅读中,笔者要求学生每天用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进行一个章节的阅读,了解书中人物的来历、本领以及性格特点,了解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在与艰苦自然环境和各路妖魔鬼怪的斗争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过程,等等。
再次,泛读、跳读和精读相结合。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笔者教授学生用泛读的方式快速浏览整本原著,把握大意;用跳读的方式抛弃一些雷同之处,去其糟粕;又采用精读的方式细读经典片段,取其精华,理解、想象、反复品味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文字。
以《西游记》为例,我们要抓住作品中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如三打白骨精、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故事情节,加以细读、静思、鉴赏,品味学习文字的出彩之处。书中少数降妖伏魔的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可以跳过不读或者快速浏览。
最后,强调阅读中的批注。阅读《西游记》,笔者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初读时批注的要求不必格式化,可以采取学生们喜闻乐见的QQ表情、动漫符号等,有趣、简洁又有亲和力,并要求在不认识的字词,或者情节紧张激烈的内容,又或是最感兴趣的部分画画线、画画符号。在阅读推进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问题的提示下,做进一步的提纲式批注、衍生式批注等,通过批注建构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架起学生与文字互动交流的桥梁,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
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不同,它需要学生花很长时间坚持完成阅读,而且更多的是依靠课外阅读时间。在脱离了教师视线的情况下,如何保障阅读的有效进行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教师通过丰富多彩而有趣味的导读活动打开书中的奇妙世界,开启学生的阅读期待,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在导读阶段,笔者通过组织学生欣赏《西游记》动画片和电视剧片段、听《西游记》的评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阅读原著的浓厚兴趣,初步感受《西游记》中丰满有趣、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和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
阅读进程的有效推进,是整本书阅读的重要环节。学生读完厚厚的一本书,必然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这个长期过程中兴趣的保持、进度的保证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法策略来不断刺激、激励学生,让他们能循目标而行,解决遇到的艰难困惑,分享从文字间获得的感悟、体验。
在《西游记》阅读活动中,教师在自身精深研读全书的基础上结合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制作阅读指导单,全方位发掘书中的情感意识、言语表达、艺术感染力等极具思辨价值的内容,与听、说、议、读、编、写等各项学科能力的训练相结合,设计相配套的、形式灵活的阅读指导与练习,开启语文学科的深度学习之路,同时这也成了学生阅读的“地图”和“指南”。
如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第40回至第42回,笔者要求学生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唐僧师徒与红孩儿进行了几个回合的交战,每个回合都有哪些人物参与,简述每回合的交战过程和结果。学生通过整理自然而然沉浸于书中内容,并能简明扼要地概括故事情节,充实表格,同时将出现的各个人物形象活化在心。
此外,笔者还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西游记》的交流讨论,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基于明确主题的书本内容交流和学生自由发挥,关键是学生通过交流更好地内化体悟作品,并能由内及外,将体悟分享给同学,在师生共同作用下继续保持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和更深入其中地阅读。
结合整本书阅读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反馈活动,给予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在让学生享受进步、收获,体验成功的同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深度学习学科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如笔者在教室板报栏中设立“《西游记》阅读达人榜”,每天根据学生阅读进度更换名单,反馈读书情况。教师及时给予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以表扬激励,对停滞不前者进行面谈,了解情况并多加督促。
又如利用课前1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每天一个西游小故事”“每天一段西游好诗词”“每天一妖”等内容展示,既检查了阅读效果,又展示了学生个性风采,既是成果,又是动力。
再如依阅读进度画出唐僧师徒的取经路线图,注明遇到的妖怪及解决问题的帮手,读书笔记、词句摘抄本展览,经典情节舞台剧表演,《西游记》知识竞赛等,都由学生亲身体验,积极参与,多元评价,让整本书阅读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真正实现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在整本书阅读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引领学生思考体悟、分享创新。让文字在学生心中真正“活”起来,改变他们的阅读方式,开启他们的深度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