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丹
(永修县新城小学,江西 九江 330304)
符号意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感知、认同并应用数学符号方面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主动反应,对思维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数学是一门具有逻辑思维与抽象意识的学科,所学内容包含着各种的数字、字母、关系等式与图形几何。由此可见,符号构成了数学学习的基础,符号意识对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启发数学思维有着重要影响。
基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以往阶段,对课程设计与问题设置缺乏创新认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出于利用教学时间、提高知识容量的目的,采用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数学这一门原本偏向抽象理解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更加抽象化,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其学习的厌烦心理,不利于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讲课过程中忽略了数学思想的渗透,单一的形式使得知识以文字呈现,使其偏向枯燥无味,降低学生探索兴趣。另外,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容易出现脱离教材要求大纲、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难以调动学生情感共鸣。而数学是一门起源于生活并用于解决生活问题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教学融入生活场景使学生体会符号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与压迫,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一种被动性学习习惯,即一味跟着教师思路前进、机械背诵教师强调的知识、遇到难题不爱动脑思考等。在素质教育观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尊重学生学习主体、促进自主探究发展的教学要求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由此,教师转变观念来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缺乏一定的创新,机械式听讲导致机械式背诵做题,对符号的认识停留在记忆阶段,不能自主建立独特的审美理解,思维难以得到提升与发展。由此,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符号意识,要合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针对性引导使其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在解题练习过程中逐步强化符号理念。
基于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自身融入符号所营造的真实场景中,逐步感受符号所带来的特殊魅力,以此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增强内心情感共鸣。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在课程设计时要站在学生角度,结合其认知水平与个性特点来设计情境,以此体现教学情境的激趣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符号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往教学态度,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团体当中,通过与学生交流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贴合学生实际来更好地营造教学氛围,使其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形成符号意识。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体现图形的建筑设计及其他实物,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以球体为模型、童话书上小木屋的房梁以三角形的立体状态存在、上课使用的课本教材是特殊的长方体……将学生日常所见的事物与场景通过图片呈现出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促进其调动已有生活经验来代入情境。由此,使学生联系生活来感知符号的存在,以此建立独特的审美价值感,培养其符号兴趣。
数形结合以数和形这两类数学基础符号为研究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来寻找解题突破口。形象化理解知识,既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又在无形中启发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因此,教师通过数形结合来渗透符号思想,将数学教材上需要学生抽象理解的数字语言、数量关系、几何图形与位置联系,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的方式将其形象化、简单化、具体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解题兴趣,活跃思维,来加深对符号的理解。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时,教师在PPT 上展示一棵树、两棵树……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数数来理解数与物体数量的表示关系。另外,还可以通过排列数之间的顺序来形象理解“>、<、=”符号。比如让学生根据图片,按照树木的数量将其排序,并通过每幅图片代表的具体数字来建立大小关系,随后引出上述比较大小的数学符号,以此来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符号表示实际意义的意识,从而在无形中渗透符号思想。
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延伸与应用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及时传授给学生新的符号知识与理念,促使其更新数学符号“素材库”,开拓数学学习眼界。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与基础上实现新旧符号的有机串联,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经验来自主探究新的符号知识,从而强化对数学符号的感知。学生构建具有自身独特见解的数学符号知识体系框架,从而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既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灌输式学习状态,又能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自主学习。例如在推导圆面积求解过程时,教师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将圆细分成无数可近似看成长方形的形状,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求解方法。其次,运用符号将其面积用公式“S=πr2”表示出来,以此加深学生的符号意识。随后,结合例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求解,比如给出一圆的面积,让学生根据公式求圆的直径,以此让学生将公式变形,得出通过此题让学生灵活变形公式,以检验其是否真正理解圆面积的求解公式并掌握每个数学符号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运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综合素质。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符号意识,可以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运算基础,以此丰富自身对符号的形式与具体含义的理解。小学是学生积累经验、发展思维的重要时期。运算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构成内容。教师可以将数学符号蕴藏在运算题目当中,使学生通过具体计算,体会不同符号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从而感知运用符号表示的便利,体会符号的数学价值,并在这过程中不断积累符号运用经验,逐步发展符号思维。以题目“13×101=?”为例,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以将101 拆分成100 和1 从而简化运算过程。教师可以举出不少同学容易出现的错误,即“13×100+1”,让学生将该反例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括号在运算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此来建立新的符号认识,并积累做题经验。
符号意识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抽象思维的具体表现,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十分常见,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践行者,要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让学生感受符号的特殊审美与潜在价值,鼓励他们大胆运用符号表达内心想法,从而逐步形成符号意识。因此,教师要积极钻研符合意识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符号感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