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最佳防治时期研究

2019-01-11 17:35杞国信何雨伦李树糁毕科星傅杨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防治

杞国信 何雨伦 李树糁 毕科星 傅杨

摘要    本文采用玉米锈病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和杀菌剂药效试验方法,分别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籽粒形成期进行药剂处理,调查分析玉米锈病发生危害程度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1次处理、施药2次处理、施药3次处理、施药4次处理、清水对照处理在玉米蜡熟期锈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8.0、23.3、22.9、17.9、31.0,发病等级分别为2.6级、2.1级、2.1级、1.6级、2.8级,产量分别为12 157.5、12 183.0、12 196.5、12 234.0、11 041.5 kg/hm2。施药1次、2次、3次、4次分别可以挽回产量10.1%、10.3%、10.5%、10.8%。玉米籽粒形成期药剂处理1次是最经济有效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籽粒形成期是玉米锈病最佳防治时期。

关键词    玉米锈病;防治;最佳时期

中图分类号    S435.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4-0072-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field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fungicide efficacy test method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harmfulness of maize rust and the effect of fungicides on maize yield during the small bell stage,the big bell stage,the flowering and silking stage and the grain formation sta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after application once,second,third,fouth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e disease index of maize wax-ripening rust was 28.0,23.3,22.9,17.9,31.0,the disease grade was 2.6,2.1,2.1,1.6,2.8,the yield  was 12 157.5,12 183.0,12 196.5,12 234.0,11 041.5 kg/hm2,resp-ectively.The yield could be recovered by 10.1%,10.3%,10.5% and 10.8%,respectively,after application once,second,third,fouth treatment.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chemical pesticide control is to treat once in the period of maize grain formation,which is the best period of maize rust control.

Key words    maize rust;control;optimal period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世界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在饲料业、养殖业及深加工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玉米在我国农作物种植和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作物,占粮食总产的35%[3]。玉米也是云南省主要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3%~28%,占大春粮豆面积的30%~37%,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8%。玉米锈病作为玉米生产上的常见病害,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害大范围发生流行,严重影响玉米种植和生产[4]。一般锈病发生的田块减产10%~20%,部分田块减产20%以上[5],普遍发生地区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危害地块能够造成80%以上的减产,局部田块甚至绝收[6],严重影响玉米种植经济效益。找寻防治玉米锈病的有效方法和技术,减少玉米锈病的发生和危害,提高玉米生产水平,是当今玉米研究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7-8]。

玉米有3种锈病,分别为由高粱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普通型锈病、玉米多堆柄锈菌(P. Polysora Un-edrw.)引起的南方型锈病和由玉米壳锈菌(Physopella zeae(mains) Cummins and Ramacharn)引起的热带型锈病[5]。玉米锈病在我国主要是由高粱柄锈菌引起的普通型锈病和玉米多堆柄锈菌引起的南方型锈病,以南方型锈病对玉米的产量影响最大[9-12]。云南省以普通玉米锈病为主,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增加[6,13]。玉米锈病的越冬孢子和夏孢子通过气流远距离传播,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一般在气温20~30 ℃、相对湿度95%以上时病害发生和流行,随着雨季病害发病加重,8月下旬发病达到高峰[3,6]。抗病育种、药剂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和适当早播是目前主要的锈病防治对策[14]。谌多仁等[15]研究发现,有机硫、有机汞、氨基磺酸及氟化物类藥剂对锈孢子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田耀加等[10]和王卫华等[14]认为生产上可用粉锈宁、立克锈等药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可以杀灭种子携带的病原菌,使用化学农药喷雾处理1~3次能有效防治病害。研究表明,玉米锈病初发期和孢子高峰期是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关键时期[16-17]。

近年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玉米田间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是提高玉米田间生产水平的重要方法。本研究根据田间玉米生长的实际规律,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施药处理,通过对施药时期和施药次数的研究,探索防治玉米锈病的最佳时期和最佳施药次数,以期为玉米锈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年5—9月完成。试验地位于砚山县江那镇狮子山,是主要玉米种植区与多种作物种植区相结合的地域,是玉米锈病常发生区域,为试验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试验期间受季风气候影响,最高温度可达29 ℃,平均最高温度达到了24.2 ℃,最高月降雨天数31 d,平均降雨天数达到了93.5%,整个试验处于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为玉米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试验地天气情况见表1。

1.2    试验材料

供试玉米品种是由昆明金耕种子有限公司提供的当地常用品种寻单7号,寻单7号在当地的病害抗性为感病。供试药剂是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籽粒形成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50 g/hm2兑水900 L/hm2喷雾施药1次;处理2,开花抽丝期和籽粒形成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50 g/hm2兑水900 L/hm2各喷雾施药1次;处理3,大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籽粒形成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50 g/hm2兑水900 L/hm2各喷雾施药1次;处理4,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籽粒形成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50 g/hm2兑水900 L/hm2各喷雾1次;CK,用相同于药剂处理量的清水喷雾。3次重复,小区面积49.5 m2,每个小区有3垄种植行,每垄面积10 m2,垄与垄之间的距离为0.9 m。栽种时,每条垄打双塘,塘与塘之间的距离为0.40 m×0.25 m,在玉米三至四叶期间苗,每塘留1株健壮植株,每个小区留60株。

1.4    调查方法

玉米生长到八叶期后,对玉米的第8片叶进行挂牌标记。每个小区去除边上2排植株中的20株和中间4排各排两边的2株植株,最终保留24株植株作为调查植株,每次施药前,定株定叶调查记录每个小区各植株玉米叶片的发病情况。

玉米锈病每片叶的田间鉴定病情级别划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2002)》[18]的调查分级评价标准。

每个小区除去边际株,连续取10株玉米苞,将带有苞叶的玉米苞带回实验室,去除苞叶,自然晒干后脱粒,等到玉米粒的水分含量低于14%后用0.1%电子天平称量10株玉米苞脱下的所有玉米粒,进行产量分析。

1.5    数据处理方法

试验数据用Excel 2010进行处理,用SPSS 17.0进行显著性分析,显著性阈值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时期病害情况

如表2所示,小喇叭口期玉米8片叶,此时各个试验区都没有做任何试验处理,对15个试验小区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发现,第1~7片叶均有病斑,第8片出现极少量的病斑,处理1~4、CK的平均病级分别为2.4、2.2、1.9、1.9、2.1,处理之间的平均病级没有显著差异。

大喇叭口期根据玉米叶片枯萎情况和玉米生长情况,调查第2~9片叶。如表3所示,处理1、2、3、4、CK玉米第2~9片叶之间的平均病级没有显著差异,处理1~4、CK的平均病级分别为2.5、2.5、2.4、2.2、2.5,处理之间平均病级差异不显著,处理4的平均病级较CK低,说明小喇叭口期施药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病害防治效果。

如表4所示,开花抽丝期,玉米的第1、2片叶枯萎,根据田间实际生长情况,调查玉米的第3~12片叶,处理1、2、3、4、CK的平均病级为2.7、2.7、2.2、1.9、2.7,CK、处理1、处理2与处理4之间的平均病害级别差异显著,防治效果显著,处理3的平均病级较CK、处理1、处理2低,说明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施药能有效防治病害。

如表5所示,籽粒形成期,第3片叶已经枯萎,调查第4~13片叶,CK、处理1的平均病級是3.3、3.0,与处理2、3、4之间的平均病害级别差异显著,防治效果显著;处理2、3、4之间的平均病害级别差异不显著,平均病级分别为2.5、2.2、2.2,说明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施药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危害。

如表6所示,蜡熟期玉米的前5片叶已经枯萎,调查第6~15片叶,发现病害已扩展到第15片叶,但是这一时期病害危害程度不再加剧,施药处理与不施药处理在第6、7片叶有显著差异,在第8~15片叶没有显著差异,各叶片的平均病害级别也较低,达到3级的只有第8、9片叶,第10~15片叶均在1.0~2.3级之间。CK、处理1、处理2的平均病级分别为2.6、2.4、2.0,与处理4之间的平均病害级别差异显著,防治效果显著,处理3、4之间的平均病害级别差异不显著,平均病级分别为1.9、1.6,说明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籽粒形成期用试验药剂喷雾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危害。

如表7所示,CK和处理1、2、3、4的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分别为31.0、28.0、23.3、22.9、17.9,平均病级分别为2.8、2.6、2.1、2.1、1.6,处理4 病情指数和平均病级最小,与 CK具有显著差异,说明施药处理能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处理1、2、3、4的病情指数和病情级别没有显著差异,施药处理之间的防效不明显,说明处理1籽粒形成期药剂喷雾1次的方法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籽粒形成期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时期。

2.2    產量分析

如表8所示,玉米完熟期进行株产量测定,CK和处理1、2、3、4的玉米株产量分别是179.4、197.5、197.9、198.2、198.8 g,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按照试验地的种植密度,可以种植玉米61 545株/hm2,CK和处理1、2、3、4的产量依次是11 041.5、12 157.5、12 183.0、12 196.5、12 234.0 kg/hm2,处理1、2、3、4较CK分别增产10.1%、10.3%、10.5%、10.8%。处理1、2、3、4与CK之间的产量具有显著差异,处理1、2、3、4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药剂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说明,处理1籽粒形成期喷药1次的方法是病害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籽粒形成期是防治病害的关键时期。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玉米锈病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和杀菌剂药效试验方法,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籽粒形成期分别施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次、2次、3次、4次进行药剂处理,调查分析玉米锈病自然诱发下的玉米叶片不施药、施药1次、2次、3次、4次的病情指数、病害等级、产量。结果表明,寻单7号感病品种在玉米籽粒形成期用试验药剂喷雾1次可以挽回产量10.1%,与施用2~4次的效果差异不显著。试验认为在玉米籽粒形成期药剂处理1次是最经济有效的化学农药防治锈病的方法,籽粒形成期是玉米锈病最佳防治时期。

研究表明,云南省玉米由于受锈病的危害减产 10%~20%[5-6]。本研究在玉米小喇叭口期至籽粒形成期对玉米进行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雾处理,结果表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玉米锈病具有防治作用,喷雾施药1次后能够显著提高感病品种的产量,减轻感病品种受病害的影响,施药能够挽回10%的产量。

本试验1次施药是在籽粒形成期;2次施药是在开花抽丝期和籽粒形成期;3次施药是在大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籽粒形成期;4次施药是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籽粒形成期;其他时期未涉及试验处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赵青.玉米普通锈病抗性及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和GGE双标图的应用[D].扬州:扬州大学,2017.

[2] 朱春娆.玉米营养生长动态模拟仿真系统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3] 刘月娥.玉米对区域光、温、水资源变化的响应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4] 周惠萍,李月秋,吴景芝,等.云南省玉米锈病发生情况调查及品种抗性测定[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3):498-501.

[5] 宋玉安.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工作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7(10):69.

[6] 梁克恭,武小菲.我国玉米锈病的发生与为害情况[J].植物保护,1993(5):34.

[7] 李春奇,郑慧繁,李芸,等.种植密度对夏玉米雌穗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2):2435-2442.

[8] 史丽丽,陈洁,焦宏业,等.玉米杂交种邯丰79高产高效制种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17,21(5):31-34.

[9] 阿不力米提·依拉洪,王秀梅,阿布里米题·达吾提,等.博乐市玉米锈病发生与防治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9(6):38.

[10] 田耀加,赵守光,张晶,等.中国玉米锈病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4):226-231.

[11] 赵志祥,肖敏,陈圆,等.南繁区玉米锈病种类鉴定及病原生物学特性[J].分子植物育种,2018,16(1):289-296.

[12] 刘骏,马青,于凯,等.我国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区域和玉米品种田间抗性的研究[J].作物杂志,2009(3):71-75.

[13] 王翠敏.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6(24):89.

[14] 王卫华,张静丽.玉米锈病的防治方法[J].河南农业,2015(5):38.

[15] 谌多仁.玉米锈病研究简报[J].植物保护学报,1963(4):446-447.

[16] 任转滩,马毅,任真真,等.南方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J].玉学,2005(4):124-126.

[17] 郑丽敏,牛永锋,孙慧敏.南繁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J].玉米科学,2006(增刊1):129-130.

[18] 朱军.遗传模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