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朗德鹅肥肝生产技术规范

2019-01-11 17:35丁建华吕李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技术规范

丁建华 吕李明

摘要    本文研究并制定了霍邱县朗德鹅肥肝生产技术规范,具体包括选种、育成饲养管理、疾病控制、填饲、屠宰加工、品质检测、污物处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朗德鹅肥肝的科学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朗德鹅;鹅肥肝;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    S835.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4-019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朗德鹅肥肝生产场的环境与布局、鹅舍建筑、引种、营养与饲料、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屠宰取肝、包装与保存、肥肝鹅福利、污染物处理与排放等技术规范[1]。本规范适用于霍邱县朗德鹅肥肝生产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或行业强制或推荐标准)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3—2001)、《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 16549—1996)、《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 16567—1996)、《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17)、《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2008)、《鹅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266—2004)、《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 16548—2006)、《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 5030—201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116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年版)。

3    术语与定义

3.1    肥肝鹅

专门用于生产肥肝的商品代朗德鹅,原产法国,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法国开始引进祖代、父母代。鹅肥肝是指长成的鹅经特殊的强制填饲工艺所形成的脂肪肝的总称。

3.2    育雛期

出壳后至28日龄。

3.3    育成期

29~90日龄(体重达到4.5~5.0 kg)。

3.4    填肥期

自开始填饲至屠宰取肝的阶段,时间20~25 d。

4    鹅场环境与布局

4.1    场址选择

场区环境符合NY/T 388—1999和GB/T 18407.3—2001的规定;远离交通干道和铁路,无噪声污染,周围1 000 m以内无密集住宅村庄,无化工厂、皮革厂、屠宰加工厂、采矿厂等;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无污染;水源充足,水质符合NY 5027—2008的规定。

4.2    场区布局

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屠宰取肝区、废弃物处理区分开,生活管理区位于上风向,废弃物处理区位于下风向。

4.3    鹅舍建筑

最好用砖木结构,为单坡式或双坡式,鹅舍跨度7~9 m,高2.2~2.4 m,长度视场地和饲养规模而定,每隔3.5 m由隔网分为若干个小间,窗户与鹅舍面积比为1∶12~15;鹅舍通风良好,舍内空气质量符合NY/T 388—1996标准。

5    引种

应从具有《种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鹅场引进父母代种鹅和商品代种蛋、雏鹅、长成鹅,按照GB 16549—1996和GB 16567—1996严格进行检疫;不得从疫区引进种鹅、种蛋、雏鹅和长成鹅;引进的种鹅、雏鹅和长成鹅应符合朗德鹅品种特征特性。

6    营养与饲料

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的允许范围应符合GB 13078

—2017的规定。雏鹅及育成期鹅营养需要参考表1。常用能量、蛋白、脂类饲料为玉米、豆粕、花生粕、鱼粉、动植物脂肪;常用青绿饲料为油菜、白菜、胡萝卜、各种野生或人工种植牧草;常用矿物质为磷酸氢钙、石粉、食盐;常用维生素为VA、VD、VE;常用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鹅肥肝形成的生理生化学要求[2]。

7    饲养管理

7.1    育雏期(0~28日)饲养管理

7.1.1    饲养方式。采用网上平养。

7.1.2    育雏舍准备。清扫干净,墙壁用10%石灰水粉刷,地面用2%氢氧化钠水浸泡1~2 h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地面晾干后,按高锰酸钾21 g/m3、福尔马林42 mL/m3的比例密闭熏蒸消毒24 h,打开门窗通风放置1~2周。

7.1.3    用具准备。饲槽、料桶、水槽使用前用0.1%高锰酸钾液浸泡消毒1 h后,用自来水洗刷干净,晾干备用。

7.1.4    雏舍调试温度。进雏前2~3 d将育雏舍温度调至28 ℃。

7.1.5    分群。按照公母、大小、强弱分群,分栏饲养,每群200~300只。

7.1.6    育雏温度和湿度。1~3日龄32~34 ℃;4~6日龄29~31 ℃;7~15日龄23~28 ℃;16~20日龄20~22 ℃;21日龄后保持自然温度(最好不低于15 ℃);舍内相对湿度为60%~70%。

7.1.7    光照。1~7 d每天光照24 h,8~14 d每天光照18 h,15~21 d每天光照16 h,光照强度25 lx(10 m2安装1盏离地面2.0~2.2 m高的40~60 W白炽灯)。22 d后自然光照。

7.1.8    通风。鹅舍空气质量应达到NY/T 388—1999要求。

7.1.9    饲养密度。1~7日龄,15~20只/m2;8~14日龄,12~15只/m2;15~21日龄,8~10只/m2,22~28日龄,6~8只/m2。

7.1.10    饮水及开食。雏鹅进入育雏室立即饮水,1~7日龄饮用凉开水,以后自由饮用清洁水,1~3日龄饮用水中加入5%葡萄糖、多维、电解质或益生菌等。初次饮水1~2 h后即可开食,1~3日龄日喂6~8次,4~28日龄日喂6次,从2日龄开始饲喂青绿饲料,精青比1.0∶1.0~1.5。

7.1.11    称重。每周同一天早饲前随机抽取鹅群的5%个体,逐只称重记录。

7.2    育成期(29~90日龄)饲养管理

7.2.1    饲养方式。采用地面垫料加运动场饲养。垫料应无毒安全、柔软、吸湿、有弹性,厚度10 cm,运动场面积为鹅舍面积的2倍以上,运动场设水槽和料槽。

7.2.2    饲料。采用全价颗粒饲料,饲料营养水平参考表1。

7.2.3    飼喂。日喂3~4次,全价精料饲喂量为:29~59日龄日喂70 g,60~90日龄日喂100 g,精青饲料比平均为1∶7。91~104日龄日喂150 g,全喂精料,其中玉米颗粒占30%~40%。

7.2.4    饮水。自由饮用洁净水。

7.2.5    分群。公母分开饲养,每群不超过500只。

7.2.6    温度、湿度、光照。鹅舍自然温度;相对湿度40%~70%;白天自然光照,晚上每30 m2鹅舍打开1盏40~60 W白炽灯照明。

7.2.7    密度。29~59日龄,5~6只/m2;60~90日龄,4~5只/m2。

7.2.8    运动。除阴雨天、晚上外,鹅自由在运动场活动。

7.2.9    转群。到91~104日龄,体重达到4.5~5.0 kg,转入填饲鹅舍开始预饲,预饲期间全部喂精料,每天150 g,其中玉米粒占30%~40%,减少运动。

7.3    填饲期饲养管理

7.3.1    饲养方式。采用网上隔栏平养或笼养,每栏(笼)饲养2~3只,尽量限制填饲鹅的活动[3]。

7.3.2    饲料组成与处理。①饲料组成为玉米粒97.8%、油脂1.5%、食盐0.5%、添加剂0.2%。②处理:将精选的玉米粒在沸水中煮3~5 min(以胚能掐动为适),捞出沥水,趁热加入1.5%脂肪和0.5%食盐,拌匀,凉至常温后加入0.2%添加剂,搅拌均匀。

7.3.3    填饲方法。采用机械填饲,单人或双人填饲。

7.3.4    填饲方案。填饲时间以及填饲量参考表2。填饲时可根据鹅体以及鹅群的具体情况适当修改,一般手感纺锤体形嗉囊饱满后抽出饲管(至咽喉5 cm处停止填喂)。

7.3.5    饮水。填料30 min内不得饮水,以减少甩料,其他时间自由饮水,水中可适当补充砂砾。

7.3.6    环境控制。保持安静干燥,白天自然光,夜间每30 m2开1盏40~60 W白炽灯,饲舍温度在4~25 ℃之间。

7.3.7    出栏。填肥鹅出现两眼无神、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羽毛潮湿零乱、腹部下垂、不爱动、腹泻等现象后,着手出栏。出栏前6~12 h停止填喂,供给充足饮水,缓慢将鹅抓入周转箱,每1 m2不超过3只,运输途中注意平稳,防止剧烈颠簸。

8    免疫防治

8.1    免疫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结合本场的实际,同当地兽医防疫部门共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参考表3。免疫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NY 5266—2004的规定。

8.2    消毒

场区、道路及鹅舍周围环境定期消毒,废弃物处理区每月消毒1次,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鹅舍进鹅前进行彻底清扫、洗刷、消毒,至少空置2周,饲养期每周带鹅消毒2次。饮水器具每天消毒1次,饲槽、料槽、料车等每月消毒1次。饲养人员每次进入生产区进行消毒、更衣、换鞋、戴口罩。非生产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病死鹅按照GB 16548—2006的规定处理,废弃物按照GB 18596—2001的规定处理。

8.3    预防及治疗用药

预防及治疗鹅病用药按照NY 5030—2016的规定执行。

尽量减少抗生素预防保健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9    屠宰取肝

9.1    宰杀

将活鹅双脚挂在吊钩上,割断颈静脉放血,控血5 min,沥干血液。

9.2    烫毛及脱毛

将宰杀后的鹅于65~70 ℃水中浸泡3 min,用手工脱毛法将胴体鹅毛及喙壳、爪壳去除。

9.3    屠体冷冻

将拔毛后的胴体置于4~8 ℃冷藏室中冷却14~16 h。

9.4    取肝

将冷藏后的鹅胴体鹅头挂于吊钩上,用刀沿腹中线将鹅皮和腹壁肌肉划开,左右分开腹壁肌肉,取出腹脂,暴露肝脏,取出内脏和肝脏放入工作台托盘中,将肝脏分离取下。

9.5    肝臟整形与分级

摘除胆囊,去掉肝周围、表面的筋膜,剔除病变肝、血肝,整形,称重、分级分类。鹅肥肝分级标准参考表4。

10    环境保护

粪便污物按照NY/T 1168—2006的规定进行处理,排放物符合GB 18596—2001的规定。病、死鹅处理符合GB 16548—2006的要求。

11    动物福利

一是改进填饲机械,采用塑胶管替代铁管,减少鹅食道、咽喉、胃黏膜损伤。二是最大限度减少每天填喂次数,精准喂量,缩短天数。三是增强胃肠功能,提高填喂料预消化能力,尽量减少填喂期间鹅病发生。四是搞好鹅舍环境卫生,减少噪音,保持较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12    档案记录

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记录进雏时间、数量、品种、来源、鹅舍、饲养员、鹅重、耗料、防疫、用药、消毒、停药时间、鹅只变动、环境条件、出栏时间、屠宰只数、胴体重、肝重、分级等原始资料,保存2年以上[4]。

13    参考文献

[1] 席海龙.安徽省鹅肥肝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2] 董云哲,谢涛,李明森,等.中国鹅肥肝发展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J].农业与技术,2008(4):17-18.

[3] 程鹏.鹅肥肝的生产技术[J].水禽世界,2007(6):19-20.

[4] 陈黎洪,肖朝耿.鹅肥肝生产技术[J].中国家禽,2003,25(22):51-52.

猜你喜欢
技术规范
我国氢能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初步研究
基于热水器除菌技术规范的相关概述与分析
变电站顺序控制的管理及技术研究
园林绿化施工的技术规范与质量管理
内河电子航道图制作的相关问题探讨
瑞丽市优质柠檬基地建设技术规范
石油化工施工企业电气安全设计
肉羊饲养管理技术
浅析我国供电企业服务营销对策
400kA双钢棒保温型铝电解槽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