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波
摘要 本文针对建平县白山林场开展森林经营的需求,结合森林资源现状,对林场资源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分析,构建了合理的森林经营类型和措施,编制了有效的森林经营方案。根据《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B 21/706—2009),生态公益林采用下层抚育法,蓄积采伐强度不超过25%,对油松实行生态疏伐;商品林视林地立地条件,合理控制皆伐面积,采伐面积坡度≤5°不超过30 hm2,坡度6°~15°不超过20 hm2。
关键词 森林经营方案;经营方针;经营目标;经营措施;建平县白山林场;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S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4-0119-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森林经营方案是林业部门科学管理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依据,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也是一项法定性工作,是森林经营单位科学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纲领。根据《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B 21/706—2009)[1],建平县白山林场于2010年3月开始着手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现将编制内容介绍如下。
1 林场概况
建平县白山林场属于建平县林业和草原局的公益Ⅰ类事业单位。林场范围属低山丘陵地带,山脉走向由东向西,平均海拔661 m,相对高差200~300 m,境内多浸蚀沟;属温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多风,温差较大,年均气温5.5 ℃,≥10 ℃年积温2 810 ℃,年均日照时数2 963 h,无霜期128 d,年均降水量380~400 mm。建平县有林地面积2.98 万 hm2,森林总蓄积量76.7万m3,主要乔木树种有油松、樟子松、文冠果、杨、柳、榆等,主要灌木有沙棘、荆条、锦鸡等,草本植被有羊胡台草、百里香等。
2 森林资源现状
2.1 森林资源问题
林场总面积3 855.3 hm2,其中乔木林地3 087.5 hm2,灌木林地298.4 hm2,造林未成林地321.2 hm2,苗圃地18.1 hm2,无立木林地107.8 hm2,辅助生产林业用地22.3 hm2。
林业用地面积3 814.9 hm2,总蓄积122 364 m3。其中,公益林3 439.1 hm2,蓄积121 835 m3,分别占林地总量的90.1%和99.6%;商品林375.8 hm2,蓄积529 m3,分别占林地总量的9.9%和0.4%。
2.2 森林各龄组面积、蓄积
本场现有森林3 010.4 hm2,总蓄积量122 364 m3。森林各龄组面积、蓄积见表1。
2.3 不同起源森林面积、蓄积
在乔木林地中(3 087.5 hm2),人工林3 066.1 hm2,蓄积量121 489 m3,占总蓄积量的99.3%;天然林21.4 hm2,蓄积量875 m3,占总蓄积量的0.7%。
2.4 各树种面积、蓄积
在乔木林地中(3 087.5 hm2),从树种结构看,杨树面积236.1 hm2,占乔木林地的7.65%,蓄积1 820 m3,占總蓄积量的1.5%;油松2 769 hm2,占乔木林地的89.68%,蓄积量为120 445 m3,占总蓄积量的98.4%;榆树5.3 hm2,占乔木林地的0.17%,蓄积99 m3,占总蓄积量的0.1%;文冠果、南果梨、山杏等树种计77.1 hm2,占乔木林地面积的2.50%。
3 影响林场森林经营的原因分析
一是树种单一,油松占89.68%,杨树占7.65%,其他树种占2.67%,树种结构极不合理。现有森林中,纯林占97.9%,混交林只占2.1%。单层林占主导,缺乏复层异龄林。二是幼林地抚育亟待加强。现有造林未成林地321.2 hm2,多为原杨树和沙棘改造后的新植林地,结合林粮、林草、林药间作,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采取适宜的抚育管理措施加强管理,确保早日成林。三是河滩地杨树速生林生长快、成林早,但数量有限。现有杨树速生林120.5 hm2,蓄积369 m3,其平均生长量树高2.2 m/年,胸径2.1 cm/年,年蓄积15.387 m3/hm2。资源积累迅速,但河滩地少,资源有限,不能构成资源优势。
4 经营方针、原则和目标
4.1 经营方针和指导思想
本经理期森林经营坚持“分类经营,科学实验,森林多功能与多目标相协调,森林经营与保护并举,森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筹,可持续经营与发展”的方针。总体指导思想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建设,用现代林业理念引领森林经营实践,实施森林经营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森林分类经营;大力培育森林资源,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在重点保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善管理体制和森林经营运行机制,大幅度提高林场职工平均收入,改善职工生活水平,实现林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
4.2 森林经营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坚持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分区施策的原则;坚持科学培育、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科技兴林、制度创新、依法治林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3]。
4.3 经营目标
4.3.1 林业生产目标。加速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采伐迹地更新,使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改善营林技术手段,提高林分质量,加速林木生长,经理期末,力争使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5.8万m3,净增29%。调整林龄结构,使林龄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大力培育混交林,调整树种结构,使混交林面积达到200 hm2。通过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调整林层结构。加强3 439.1 hm2生态公益林建设与森林资源管护,实现其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防护效能最大化。本经理期内完成生态公益林抚育2 000 hm2;加速宜林荒山荒地绿化,增加森林碳汇储备;及时进行迹地更新,防止林地沙化;调整森林结构,丰富生物种类,改善森林环境,为野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的栖息生长空间。
4.3.2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在本经理期新建办公用房300 m2,新建生产用房100 m2,新打機电井5眼,满足林业生产管护及造林用水需要。
4.3.3 经济目标。搞好商品林的开发利用,加速30 hm2杨树小老树主伐更新;继续发展杨树速生林和中生杨类用材林,使其面积达到300 hm2;经营管理好现有经济林,使其年收益达到50万元;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搞好林粮间种,间种收益达到20万~50万元/年;合理开发利用林木资源,合理造材,使其实现最高经济效益(50万元/年)。大力开展育苗工作,使其年均收益达到35万元。
5 森林经营措施
5.1 生态公益林
5.1.1 生态疏伐。采用下层抚育法,根据《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B 21/706—2009)的要求,确定株数采伐强度。油松抚育间伐间隔期为5~8年,蓄积采伐强度≤25%,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不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伐后郁闭度控制在 0.5~0.6。根据株数采伐强度,采伐前采用五级木法对林木进行分级打号,保留Ⅰ级木(优势木)、Ⅱ级木(亚优势木)和部分Ⅲ级木(中等木),伐除Ⅳ级木(被压木)、Ⅴ级木(濒死木和枯立木)和部分Ⅲ级木。做到留优去劣,留大砍小,密间稀留。
5.1.2 油松生态经济试验示范林建设。选择离居民区远、易于进行封育的油松中龄公益林改培生态经济试验示范林。按不同保留株数和不同株数采伐强度2种方法进行,探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培育稳定健康的油松林的经营模式。
5.2 商品林经营
根据《森林经营技术规程》的要求,视林地立地条件,合理控制皆伐面积,采伐面积坡度≤5°不超过30 hm2,坡度6°~15°不超过20 hm2。
伐后翌年更新,栽植杨树速生无性系,加强抚育管理,建成杨树速生丰产林和中生杨类用材林,使林分质量尽快得以改善、经济效益大辐度提高[4]。
6 参考文献
[1] 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B 21/706-2009[EB/OL].[2019-07-22].http://www.docin.com/p-751799715.html.
[2] 邹文涛,陈绍志,吴水荣,等.基于林业调查和地理空间数据的森林经营类型划分:以山西省沁水县为例[J].林业科技通讯,2019(12):1-8.
[3] 崔毅,何青,陈红跃.国有林场森林经营类型与经营作业法的制定研究:以茂名市国有荷塘林场为例[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35(4):65-70.
[4] 谢阳生,陆元昌,雷相东,等.多功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关键技术及辅助系统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3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