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 吕龙德
2018年12月5~7日, 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等机构协办,广州市奥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Informa英富曼会展集团承办的“2018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暨论坛”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盛大举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长印、VDMA-德国海事设备与系统协会常务董事Mr.Hauke Schlegel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民俊在开幕致辞中指出:40年来,中国船舶工业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为船舶工业在更高水平上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铺平了道路。当前,全球海事业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就在于创新,创新需要技术和市场的协同发展。在广州举办海事展,必能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开幕式当天,郭大成会长等领导还在巡馆中观看了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广州中船文冲船坞有限公司、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和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等单位展位。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广船院院长巨锦等领导向郭大成会长等介绍了有关新产品和新技术。
巨锦理事长(右)向郭大成会长介绍展品
本届会展在规模、人气上都表现不俗,既是产品、技术、交流合作的大展现,也是各种新理念的一次大碰撞,更是一场聚集信心的海事盛宴。
本届展会以“协同发展构建竞争新优势”为主题,全面展示了航运、修造船、豪华邮轮、水上客运、游艇、海洋工程、港口、深海养殖、海洋渔业等领域的最新产品和技术,由国际展区、船企展区、船用设备展区、海洋工程装备展区、航运服务展区、智能制造展区、广州船舶展区、南通展区等展区组成,涵盖了海事业上下游产业链,为国内外海事技术、豪华邮轮设计与修造、经贸洽谈、绿色船舶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展吸引了美国、德国、挪威、韩国、荷兰、芬兰、意大利、英国、新加坡、日本、法国、中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余家企业参展,有15000多名来自航运、海洋石油、海洋工程、造修船、港口、海洋渔业等领域及海军、海警、海事、航道、渔政等政府部门专业客户和观众进场参观采购。国外参展企业有DAEYANG、Kongsberg、 Thuraya、REMITITE、Panasia、Seanet、Chuang Yuan、 CY Engineering、DEIF、Terasaki、OJS等。它们为加强与中国船舶工业深度合作,带来了大批创新科技和最新产品;国内则有广船院、广船国际、广新海事重工、玉柴、中国电科海电院、广柴股份、亚星锚链等造船、海工和船配企业参展,展示了我国海事行业的强大实力和高质量发展成果。
近年,邮轮制造成了我国极为关注的一个热点。伴随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邮轮经济在我国更是呈现火爆。本届海事展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推出邮轮建造展区,致力于组织国际顶尖邮轮集团、供应商与中国企业共同探讨合作商机,努力做好中国邮轮产业本土化布局,为中国邮轮的设计、修造与配套发展献计献策。
展会同期还举办了主题为“促进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2018第二届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论坛,包括大会主旨论坛和六个分论坛共40多个议题,50多位来自国内外政府海事机构、知名航运、造船、海洋工程、豪华邮轮等领域的领导专家参与演讲,听众逾千人。其中,广东造船工程学会更是破例参与或单独主办了“2018粤沪辽总工程师论坛”、“第四届中国绿色船舶技术高峰论坛”、“2018首届全球邮轮(客船)设计与修造论坛”和“第三届海洋科技发展(广州)论坛”。这些论坛涉及邮轮设计修造、激光技术修船、船舶智能技术、深海清洁能源技术、绿色环保船型、转型升级、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等领域,观点新颖极具前瞻先进性,为业界带来了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经验和理念分享。本刊特辑录部分精辟观点。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包张静:船舶工业作为支撑全球海上贸易和海洋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工业的产业地位不会变,船舶工业最基本的供需逻辑不会变,船舶工业整体螺旋式向上的基本趋势不会变。要看到“变”,抓住“变”,走通走好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要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上迈出更大步子;要在敢闯敢拼、重燃激情上下定更大决心;要在眼睛向内、补齐短板上拿出更实举措;要在放眼全球、全面开放上展现更大作为。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姜华:大湾区建设需要绿色能源保障,大湾区的船舶绿色动能解决方案是:创新科技,以零排放标准绿色船舶为突破口;进行产业升级,形成绿色船舶自主设计建造和主要配套能力;借助示范带动,解决珠三角船舶污染问题,并在珠江流域形成示范效应,实现珠江航运绿色发展。
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严新平:智能新能源船舶就是在线形优良和结构可靠的船体基础上,采用清洁能源及电力推进形式,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传感器,通过数据融合,应用“航行脑”系统,实现航行环境和船舶状态的感知,完成航行任务的决策和控制,达到自主航行和远程驾驶的船舶。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韩辉:船舶行业创新发展对策是: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引领力,加强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和军民融合;顺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变革方向,加大对智能船舶、零排放船舶、深远海装备等领域攻关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向“领跑”转变。
友联船厂(蛇口)有限公司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鹤:激光清洗具有对基材无损伤、可精确定位清洗、无药剂、无耗材、清洗成本低、无油污低噪音等特点,发展空间广阔。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郑刚强:中国邮轮设计的科学发展观是:由国外设计主导转变为“本土化+国际化”协同创新,由船舶设计主导转变为“艺术创意+船舶工程”协同,由生产企业主导转变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灏:客船设计的难点主要是规范规则对客船要求高、设备及系统复杂、客船的空间容错度低、内装设计、重量重心控制、振动噪音控制、设计上如何与船东合作、船级社及审图。
本刊编辑深入展商中间,向他们派发最新杂志,与他们做知心朋友,了解他们对行业未来、企业发展和会展期望的心声。虽然行业仍在低位徘徊,但他们话语中透露着坚毅与信心。他们对行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充满了热情与期待。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总经理苏文伟:作为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公司还是第一次参加广州国际海事展。公司两大业务包括修船与造船,造船主要集中在小型船、特种船、工程船等船型。这次公司带来了科考船、牲畜运输船、挖泥船和海上原油中转船等最新产品。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扩大公司的市场影响力,也希望华南地区的船舶业与修船业不断壮大。
青鸟永泰船舶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于波:公司所有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生产的,主打产品有充气橡胶护舷、船用气囊等,近年又开发了近海、深海海洋浮标等新产品。作为青岛名牌,“永泰”产品通过了中国船级社、美国船级社等机构质量认可。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理事单位,在这个行业已有10多年了,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本届会展还是挺不错的,主办方付出了很大努力。公司这次过来主要目的是与老客户见见面,联络感情,接近距离,增进友谊。
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部部长蒋勇刚:参展产品有“大洋2号”科考船、风电安装平台、300米饱和型潜水船、双燃料集装箱船等,这些都是公司近年开发的新型产品。展会气氛不错,客户挺多,可能跟今年船市稍有好转有关系吧。
广船国际行政助理张义钒:这次主要带来了最先进的豪华客滚船、10万吨半潜船、甲板极地运输船等,基本涵盖了广船国际优秀船型。希望通过参展这个交流平台进一步巩固广船国际品牌。
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波:本次参展展品都是公司近几年推出比较高端的产品,包括自升自航式平台、电推船、果汁运输船、冷藏运输船等。目前海工市场还很严峻,虽然比去年有所回暖,但离真正复苏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玉柴船舶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华东区销售总监徐振华:我们是跟集团一起过来参展的,玉柴船动主要带来了最新产品二冲程双燃料低速机模型。这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是最好的一款。今年船用主机市场有所好转,公司也增加了一些订单。
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企管部副部长张伟:公司参展展品主要是各种锚链和海工副件等。亚星锚链是全球最大锚链生产企业,其市场占有率在世界上也是最大的。公司正处在一个上升阶段,对未来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
海南卫航通讯导航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颜英丽:公司主要是代理国外船舶配套产品,参加了每一届广州国际海事展。这次带来的产品主要有船上通导设备、船上救生产品。此次参展希望能给明年销售带来更多益处。
广州瞰海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吴立林:公司是第一次参加广州国际海事展,带来的产品有冰箱、空调、洗衣机、制冰机等船上生活用品。本届展会人气氛围不错,有很多专业人士进场参观咨询,希望通过参展使公司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成都天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及销售管理部经理曹漫江:我们的产品主要是海洋监控、互联感知等海上通导产品和海洋应用方面的解决方案。这个市场近几年压力挺大,风险也比较大。这次过来主要是了解同行发展情况,促进自我发展,同时希望达到推广目的,接触到更多用户,并与之架起沟通桥梁。
本届展会不仅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而且弥漫着高质量发展氛围。2020年,我们相约广州,再看中国船舶工业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