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表象积累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2019-01-11 21:41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佛堂小学王海倩
小学时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表象长方形事物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佛堂小学 王海倩

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中的作用和价值是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目前的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相应的教学方法应用是非常关键的,表象积累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式,探索更为有效的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方法,丰富现代教学应用模式。

一、表象积累含义

表现积累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在日常的生活中,通常会感知到相应的事物,从而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印象,并且以痕迹的方式保留下来,自此以后,这种事物虽然并没有出现,但是在特定的刺激下仍会出现在感知者头脑中,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表象。表象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前者指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该事物的形象。后者指对知觉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表象具有直观性,但不如知觉映象鲜明、完整和稳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的中间环节。根据表象形成时其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触觉表象等。现代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际感知能力,在相应感知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可以快速实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二、表象积累下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环节,借助表象积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全面培养是推动现代教学应用的必要性手段。

数学课堂应该是思维撞击的课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考,鼓励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为主。课堂学习如何真正发生,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丰富表象积累

现代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缺乏感知的表象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实际的认知能力方面还处于感知阶段,在教学中要借助多样化的实物进行表象积累进而实现整体教学应用和实践分析。丰富学生的感知不能靠大量的、单一的材料简单重复,通过多方位的感官参与从而形成一定的感知效果,教学中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实物。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的课程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纸盒、手机等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头脑中明确哪些是长方形的物体,进而在进行相关的教学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形成表象积累,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进一步地帮助学生观察相关的物体,形成一种持久性的学习感知环境,丰富了单一的教学应用。借助实物进行教学之后,就要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一定的飞跃,就是教授学生画出相应的长方形形状:长方形是由四条直线组成的,两两对应,其中两条长线,两条短线,共有四个直角,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种事物观察和实际动手画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表象认知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建立起长方形的空间观念。

2.在表象认知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联想教育

小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是非常强的,在相应的教学中也要认识到感性思维教学的重要性,利用感知来实现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当前的教学中常用的方式就是将几何图形纳入到教学应用中,实现具体与抽象的有机统一,改变单一性的教学应用。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方法要实现灵活多样,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整个过程中利用有效的感知因素来促进学生对空间形式形成一种良好的概况,形成一种本质性的感知理解。小学在联想能力方面是非常强的,因此要借助表象认知教学进行全面的联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引入各种类型的教学事物,将日常的知识教学与学生的联想教育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四边形教学中,借助实物边框进行教学操作,在操作之前,先让学生实际联想一下,通过对四边形的四个边进行操作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形状,之后进行相应的亲自操作。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框架的操作,能够认识到在拉动长方形框架变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容易变形,说明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形状,能够在形状、面积等多个方面进行转变。在帮助学生树立了这种操作的基础之上,进而推广到其他图形的教学中,能够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将表象积累与联想教学密切结合在一起,对丰富现代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形成持久有效的影响力。

3.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课堂上,遇到新知,遇到问题,我们时常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在一次教学小数乘法《买文具》中,问学生0.2×4=0.8中0.2里有2个0.1,4个0.2就是8个0.1,就是0.8,这 8是怎么来的?紧接着我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课堂由原本的“叽叽喳喳”,变得鸦雀无声。顿时,心里会有一团无名火上来,同时心里还有一份焦虑——完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他们居然答不上来,难道都不会吗?前面不是已经说得很好了,难道还没有弄懂?……一脑的想法、问号在不停地打转,满满的受挫感。难道是我提的问题不好吗,如果不好又该怎么提呢?

事后,这件事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这个问题不是每位数学老师都会提的?“你是怎么想的”多么简洁明了?为什么我的课堂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学生真的不会吗?可是他会做题啊,前面大家一起说一说的时候不是挺好的?如果不会我应该注意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困扰着我,也激起了我的思考。其他老师也经常这样问,为什么他们的学生会呢?是我丢失了什么吗?一位老师的话消退了我的烦恼:一堂数学课重在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不会思考,整堂课都是死气沉沉的,老师说什么他们接收什么。这样的数学能学多久,学习真正发生了吗?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等各方面的限制,在实际中对抽象性的事物认知能力是比较弱的,通过针对性的教学问题设计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不善于表达,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针对这种特点开展教学问题设计是非常必要的,从表象积累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示范、引导,慢慢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方法,精心设计的问题主要从强化学生表象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思维能力提升的目的,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借助更为有效的事物感知的方式,进行全面的教学应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活跃的时候,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激活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将被动式的教学变为主动式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4.放慢脚步,加深理解

教育是慢的艺术,就像“牛吃草”需要细嚼慢咽,慢慢品味。教学更是“慢镜头”一帧一帧串联知识与课堂。面对数学知识中的难点,针对难点设计学生可参与的课堂活动,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空间,解惑于活动之中,透过活动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中,对于“找物体表面或图形的面积”的难点教学时,以前我会直接让学生看一看书本上的图,看图得出什么是面积,虽然节约了时间,但学生的接受是被动的,认识是不清晰的。如果我可以设计根据物体或图片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同桌之间合作“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通过“看——找——摸——说”中思考,并理解什么是面积,会找物体表面或图形的面积。思维加上了活动的外衣,增添了数学知识学习的亮丽色彩。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和优化是目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表象积累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表象积累教学应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应用,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表象长方形事物
我爱长方形
美好的事物
表与里
用扑克牌摆长方形
表与里
另一种事物(组诗)
小长方形找朋友
分类数 不出错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