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县苗集镇集西小学 王 群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等领域中已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 信息技术将成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将极大程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特别是在农村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限于接受知识的途径单一,教师可利用的资源也有限,长期以来导致农村语文教学效率偏低。而网络的发展,以及多媒体课件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使用,弥补了教师及学生信息来源的不足,提高了农村语文教学的效率。
网络的发展使多媒体具有丰富的知识容量,将文章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蕴含等相融,可以帮助学生筛选出所需信息,并扫清阅读障碍,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鸟的天堂》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文字朴实无华,娓娓道来中把鸟的天堂的迷人之处尽显眼前。作者巴金一贯以叙述风格平实见长,但是以目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还未能直接从文字中体会到那种静与动不同状态时候的美。为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大榕树在静中的状态以多幅图片的形式出现,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诵读过程中伴随着轻柔安静的背景音乐。学生读着读着,便仿佛真的已经来到了大榕树之下,静静地观赏着大榕树在黄昏时候安静的美。在展示大榕树的动态之美时,课件上出现了众鸟纷飞的景象,一时之间,各种各样的鸟鸣、扑翅声,充满着整个教室,学生在惊叹各种各样的鸟儿的同时,深深地被这幅景象吸引了。看完了之后,我再叫学生去用心朗读,学生便能够心领神会。文字的界限突破了,学生的文字的体验能力也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得到了升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能营造更好地创造环境,引导学生想象、创新。
例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可以利用动画展示课文的场景,在引导学生理解更赢只拉弓,不用箭就把大雁射下来的原因时,教师用课件提示“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此”几组关联词,让学生在读懂文义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根据学生基础层次的不同,要求学生可以用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在大面积的说话练习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再引导学生从全文看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们各抒己见,热情高潮,理由充足。
多媒体可以让授课者把一些无法或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概念、信息通过课件展示,帮助学生轻松突破学习中的重点。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说明文学起来最是枯燥无味。何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爬山虎对他们来说也是陌生的。而这一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这一过程。作者的文字虽然生动,但是仍然是静止的,要动起来,怎么办呢?于是,我将爬山虎在各个阶段的样子的图片找到,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学生看着那样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爬山虎,课堂瞬间沸腾了。他们一个个地赞叹着,好美啊!接着,我便趁势让学生找到爬山虎爬的段落,让学生反复读,并且要学生试着演一演。这一下好了,学生仔细地读着,揣摩着,回忆着刚才的图片,小手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了。最后,我叫学生到黑板前表演。一个学生伸出两只手,牢牢地抓住了黑板。这时,我问:“爬山虎只有两只脚吗?还有谁再来试试?”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十几双小手一下子爬满了整个黑板,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爬山虎爬到教室里来了,爬到黑板上来了。学生不但知道了爬山虎怎么爬,学习的兴趣也浓了。
朱光潜先生曾经指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功用就在于怡情养性”,美感教育的实质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是塑造人才的教育。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活动性、直观性、趣味性,能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兴趣中记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讲授《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应巧用电教手段,借助课件让学生观看美丽的画面和倾听声情并茂的介绍,感知“小兴安岭”的迷人风光,化静止的画面为运动的画面,变无声音乐为有声音乐,让学生从视听感觉上得到生理上的愉悦,进而让他们感知课文的整体美,艺术的形象美。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认真、用心地感受着。这样,“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整体美就自然映入了学生的脑海。此时,学生也孕育了爱美的情趣。紧接着给学生展示山和水的课件,并结合课文品、赏山和水的不同特点,最后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到整体,让学生说说对“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整体印象。学生充分感知后,各抒己见,纷纷畅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倾听、阅读、思考,不仅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而且使自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特点,教学时可以把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从而让他们沉浸在美的海洋。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人与鸟的一段真情,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已经感受到了情意切切。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这堂课。总体感觉就是一个字儿:美。图美,那经常绿意葱茏的叶子隐藏着小小的鸟儿;文美,图边配着文中的原文,细细品读,已被迷倒;声美,那绿丛中一会儿就传出一声声啾啾的鸣叫,充满了自然的情趣,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带读,学生已经被深深地带进了这个美好和谐的世界。这不就是一堂师生共同寻美的审美课嘛!语文课上到这境界,便已经是极致了吧。当然了,这其中,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运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目标无外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四项能力的培养与日常的训练与积累是不可分割的。应该说,农村学生的听、读的能力并不会差,可是,在说与写这两项能力上,是明显与城市学生有差距的,最严重的是不敢说,不敢写。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已经习惯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一支粉笔写,一张嘴巴说。而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求知欲是极为旺盛的,这种教学模式必然导致学生形成一种坏习惯,久而久之,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会受到限制。而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课堂上,他们进入那个或远或近的世界。时间在课堂上延伸了,空间也在课堂上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拓展。沉浸于其中的学生,敢想了,敢说了。
目前,最困扰诸位语文老师大概就是学生的作文了,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平时经常听到同事们抱怨学生的素质不高,写来写去就是这几句话。可是细想,这并不能怪学生。他们看到的东西本来就少,接受的少,输出的能多吗?学生想象的翅膀被束缚了,写的作文又怎能充满想象力呢?而多媒体的出现也许可以弥补一些这方面的问题。素材少吗?带学生去看影片吧。从南极到北极,从遥远的古代到未知的现代,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看完了并没有结束,还要让学生说。那些跃跃欲试的孩子们,都想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是最好的锻炼的时机。学生敢想了,敢说了,写出来当然也不会太难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理解、观察、合作、探究等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