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中国
何为创意人才?其核心素养是什么?从何时开始培养?又该怎样培养?基于多年来对 “创意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东营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以下简称 “我园”)给出了答案:创意人才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他们有着独立的思考,并能动手把想法变成现实。我们应为孩子们创设能够激发创意想法的环境和活动,并为之提供丰富的练习材料和历练平台,让 “创意”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深度融合,内化为成长道路上的智慧与动力。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并自主建构形成富有特色的 “创意+”课程,不仅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又有效避免了幼儿阶段教育易出现的盲目性、粗放性和小学化等问题。
结合自身实际,我园将创意儿童的培养目标沿着 “从打通到融合、从线下到线上、从显性到隐性”的路径,建构形成 “创意+”园本课程,涵盖幼儿园的 “创意+领域课程”“创意+家园课程”以及 “创意+环境课程”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又有若干的子课程构成。“创意+”课程是有序和动态的课程体系,没有领域与领域之间的界限,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没有外显与内隐的分隔。
总体要求:以 “创意+”课程的研发与日常教学实践为切入点,把激发幼儿的求知兴趣与探索欲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认知经历和实践经验作为课程的核心目标,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制订相应 “创意+”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通过发挥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 “创意+”课程实践教学的理念策略;实施以游戏教学为主导,以幼儿教师为主体的园本研究运行机制,使幼儿爱上 “创意”,乐于表现、愉悦身心、开启智力。
目标定位: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各年龄段幼儿发展情况,确立 “创意+”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整合 “创意+”课程的内容、创新 “创意+”课程的组织实施形式、构建 “创意+”课程评价体系,最终形成系统、完整的 “创意+”课程园本化实践体系。尊重幼儿学习方式,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 “创意+”课程学习经验;优化 “创意+”课程学习指导策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课程,不断提高课程游戏化实施水平。通过 “创意+”课程的实施,激发幼儿的创意与想象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积极主动、专注认真的学习品质;鼓励和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和儿童观,提高专业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彰显幼儿园教育内涵。
“创意+”课程内容应是全面、启蒙性、相互渗透的,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想象能力、审美能力、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园的 “创意+”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意文化的感受与欣赏、创意活动的表现与创作、创意成果的展示与运用等方面,且以主题活动形式构建具有特色的“创意+”课程,内容设置灵活性较强,不受幼儿年龄限制,可以根据幼儿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教学。
探索 “创意+”课程的实施途径:一是创意游戏教学活动。教师创造性设计游戏、情境、儿歌等形象直观的素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创造性思维,帮助在 “创意+”课程学习和创作中,更好发挥潜力,获得成长。二是现实体验与现时创意。定期将孩子们带入园外实践基地进行体验,给予更多自由欣赏、自主学习、自由创作、自主游戏的空间,让幼儿随时随地接受创意的熏陶。三是区域创意游戏、小组探究活动。各班级设置 “创意+”课程子课程学习区角,区角中放入制作工具,让幼儿随时随进入开展游戏活动;可以在区角中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自主、自由进行手工创作或欣赏活动。四是家园合作的亲子创意活动。我园将家长作为幼儿园的 “第四位老师”,按照职业、爱好、特长等要素,充实家长资源库,邀请家长来园共同开展创意活动,也可以将其延伸进家庭,在亲情浓浓的温馨氛围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增进亲子感情。五是其他领域中的创意活动。还可与音乐、语言等活动相融。教师可以将故事、儿歌、音乐加入创意活动,引导幼儿根据听到的内容,设计作品、创想学习场景,在轻松氛围中获得语言、音乐、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六是创意活动中的成果展示。在每年“儿童创意节”,幼儿自定主题、自己设计、自行创作。五彩的环境、有趣的游戏、好玩的制作工具,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尽情展示。同时,我园创设多种机会,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区,在更大社会舞台中磨砺自己、展示自我。
在 “创意+”课程教学中,教师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运用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手段开展活动,让幼儿的思维、感官都灵动起来,激发和调动创意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尽情享受创意、创作与创造带来的快乐:一是感知记忆法,积累表象经验。幼儿进行创意活动,需要表象的积累,尤其是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我们经常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感知,还利用谜语或儿歌等,帮助加深表象形体的记忆。二是情景游戏法,调动学习热情。教师把创意教育寓于游戏,使创意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有助于调动学习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三是形状想象法,营造想象空间。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富有想象的活动,启发、诱导发散性思维。四是问题诱导法,探索创造过程。在 “创意+”课程教学中,同种材料的不同运用可以制作并呈现多种不同的作品。
有效开发 “创意+”课程资源:我园因时而为、因地制宜,将校园打造成实施 “创意+”课程的乐园。总体上体现出游戏化、艺术性和独特性,与园舍、园貌相配,将创意文化蕴含其中;内容上体现 “生活化”,能激发想象、思考,并进行实际操作;形式上体现“主体性”,能促进幼儿与环境多元互动;功能上体现 “多元性”,能让幼儿有更多选择、更全发展。比如,设计创意活动公共区域和班级创意活动区域。同时挖掘园外 “创意+”课程资源。不断挖掘家长资源、周边社区资源、自然资源、网络资源等,使其成为 “创意+”课程实施的助推器;通过成立 “家长助教团”,与家长结成紧密的 “教育联盟”,共同推动 “创意+”课程发展;密切联系省区市科研机构、市内外高校的专家资源,借助专家的专业支持,推动教师 “创意+”课程的实施能力。
“创意+”课程是以幼儿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实现幼儿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为此,我园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灌输为主要手段、只重视知识传递、忽略幼儿对创意活动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尤其忽略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的错误教育方法,引导教师努力做到 “一少三多”:少一些创意活动中的直接指导,多一些观察和分析,多一些活动材料的支持,多一些活动分享时间,努力实现从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幼儿的学转变,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向注重提高核心素质、开发智力潜能转变。在 “创意+”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把教师的专业发展深深嵌入课程与教学实践,努力让幼儿园和教师之间形成 “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实现共同成长。在研训内容上,主要以创意教育文化、创意技能、“创意+”课程教学方法、观察幼儿为中心;在培训形式上,通过研究过程中的自我质疑、自我解惑、自我提问进行行动反思,通过一课三研、同课异构等方式进行同伴互助,通过专家解惑、专家讲座等实施专业引领;在培训对象上,除本园教师以外,把家长也 “拉”进幼儿园,实现教育的全覆盖。
建立 “创意+”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创意+”课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注重建立在多种信息、多个角度、多方参与的基础上,初步建构三级评价体系:一是自赏评价。在组织幼儿通过游戏学习 “创意+”课程时,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对创意游戏的喜爱,引导幼儿欣赏自我,从自我评价中体验到成功、快乐。二是互赏评价。在 “创意+”课程实践中,幼儿往往对自己的行动和作品很欣赏,而对同伴的关注很少,这和他们的 “自我中心”的年龄特点相符。我们逐步引导幼儿去欣赏同伴,并学会与同伴合作。每次创意活动时,都适时引导幼儿对同伴的做法或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还专门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创作活动,引导孩子相互交流、相互协商。通过互动,幼儿逐步学会欣赏他人、了解自我,养成良好个性品格。三是共赏评价。将幼儿和教师作品以镜框、照片、挂件等形式,展示在园所连廊、过道和手工制作室,其他作品进入班级区角,供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欣赏。在每年 “儿童创意节”,还会邀请周边社区居民欣赏,促使更多人认识 “创意+”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意+”课程从教师真实而自然的教学实践中生发,是顺应自然的教育实践,“无缝对接”核心素养的养成,符合幼儿学习和发展规律,接近了教育本质。“创意+”课程已经成为我园改革教师教和幼儿学方式的有力抓手,成为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
开发和实施 “创意+”课程,促使幼儿在园真实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丰富幼儿感性体验和审美情趣,逐步养成爱听、善思、好探索、积极主动、专注认真的学习习惯,激发意志坚定、抗挫力强、关心爱护他人等良好心理品质,培育创意创新的能力;促使教师进一步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意与创新意识,提升设计、创造、指导幼儿创意活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科研意识和能力,形成善于进行创意教育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推进幼儿园整体内涵的提升;引发家长对创意活动的兴趣,从中感受创意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而促使其更加重视、理解、支持幼儿创意教育,提升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在密切家园关系同时丰富家园互动形式,提高家园合作的能力。
在推进 “创意+”课程过程中,逐步探索出适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创意教育模式,成为我园素质教育的实践创新成果,由此进一步地凝练办园特色,实质性地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