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后宅小学 王 虹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科中素养的体现,是“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下面本文将根据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一课,对低段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出几点想法。
下面是我创设的一个数学问题情境的教学片段,从日常生活出发,把自己当成主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同学们,秋天来了,森林里的松果大丰收啦!如果你是今天的主人,你会怎么招待大家呢?
生:每人分一个盘子。
生:每人分一个勺子和杯子。
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有人少了的话会不开心。
师:是的,每个人分到一样的才公平呢!
去别人家做客是学生都感兴趣的事情,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思维已经开启。
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大部分学生的思考都离不开具体实物的参考。在教学环节中多多设计动手操作的内容,使学生从表象更浅显地理解知识要点,形成扎实的学习系统。在松鼠、盘子、杯子、勺子进行比较的环节,我用涂上色彩的图片来代表这些物体,并且在讨论“盘子够吗”这一环节,让学生来当当主人,用图片代替盘子来摆一摆,摆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摆后也能马上观察出盘子与松鼠一样多,一石二鸟。在后面探究“勺子够吗,杯子够吗”环节中,也让每个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并且与同桌说一说,将表象知识潜移默化。在操作中思考,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活动,这是课堂教学中特别重要的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得有趣、有序、有理。看似小小的一个环节,体现了老师对教材的合理利用,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给予他们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到了知识,展示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学数学,是学生获得概念、加深理解的有效途径。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以语言为依托,语言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要意识到,要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加完善,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低段学生要么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要么数学语言表达不完整,特别是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语言表达不够严谨和完善。而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一阶段是培养和发展数学语言最好的时期。《快乐的午餐》一课中,学生的生活语言不够,要说出“松鼠的数量比勺子的数量多”这样的语句非常困难。基于这一点,再考虑最接近学生说话方式的是“松鼠多,勺子少”这样简单的句式。所以,笔者先从简单句式“松鼠多,勺子少”出发进行设计。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语言是严谨的,说多少是相对的。无疑这对学生学习数学这门逻辑性强的课程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大大提升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质量,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巧妙利用书上课后作业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最后的思维拓展中,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
①苹果比梨多,梨比橘子多,谁最多?谁最少?
②大象比老虎多,狮子比大象多,谁最多?谁最少?
③书比尺子少,笔比尺子多,谁最多?谁最少?
让学生从三道题目中按照自己的能力选做一题。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在今天所学的基础上不仅巩固了知识,增强了应用知识的能力,也拓宽了思维的广度。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师在课堂中只教给学生知识——授人以“鱼”是不够的,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授人以“渔”,已经不错,但是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见识和经验,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便能达到“悟其渔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