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海门镇中心小学 俞丽美
小学低年级孩子天生就是个幻想家,它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特别喜欢阅读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类作品。而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情节曲折、生动有趣、形象鲜明的童话故事。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童话故事的有情有趣巧拨孩子心弦,激发学生对文本感情的共鸣,使语文教学成为孩子们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情趣共生的过程。
哲学家培根说:“疑而能问,已是知识的一半。”探究是孩子心灵深处的一种需要,提问是孩子实现这种需要的捷径。因为孩子在提问中会不断对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大脑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积极、活跃、亢奋的状态。我们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孩子读课题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启其心扉,以疑促思。教学《谁的本领大》,让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读课题,有的孩子强调谁,提出了“文中谁和谁比本领?”;有的孩子强调本领,提出了“它们的本领是什么?”;有的孩子强调大,提出了“比过几次?他们是怎么比的?结果怎样?”让学生扣题边读边提问,带着疑问走进课文,既有效检测了孩子的预习,又调动了学生“急于想问”“急于想知”的探究愿望,吊起了学生胃口,引发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形神兼备的插图很吸引孩子的眼球,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形象描绘、合理想象,就能帮助孩子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与以往生活经验联系比较,产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的渴望和冲动。教学《蜗牛的奖杯》时,出示蜗牛实物图,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细致地描述着“蜗牛背着螺旋形的壳,伸出柔软的身躯,缓缓地向前蠕动。”孩子结合科普书中看到的进行了补充介绍。这时,我又出示飞翔冠军蜗牛的图片,说:“孩子们,原来的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谁来当回解说员。”学生看图后,迫不及待地说:“蜗牛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通过仔细观察,以前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思维活跃了,他们努力去思考事物的差异性,想一探究竟。此时,走进故事成了他们的真正内需。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多童话故事的题目就是一个成语,借助字典了解成语意思,就能让孩子从分析标题中聚拢注意力,一下子捕捉到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教学《狐假虎威》,先让孩子们发现题目中藏着两种动物“狐狸”和“老虎”,然后查字典“假”,有三种解释:(1)不真实的;(2)假设;(3)借用、利用。孩子们选择了第三种解释,连起来就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接下来,引导孩子顺藤摸瓜,狐狸是如何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孩子通过对题目的分析,上课伊始就紧紧抓住了课文的主干,找到了课文的中心段,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孩子自我表现欲强的特点,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担任喜欢的角色自编自演。这样既能让学生融情于景,直观地感知童话形象,又能让学生在创作中感悟故事的情与理,加深内心的体验。教学《狐假虎威》时,学生对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这一情景很感兴趣,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演一演,孩子们生动地模仿狐狸和老虎一招一式。当孩子们演完,小评委们就争先恐后地评议:“其他小动物的语言和表情要丰富些。”我又请了一组,这回,孩子们进一步丰富了动作表情,狐狸哼起了小曲。众动物凑在一起议论纷纷,小兔子说:“咦,狐狸今天好威风啊,大摇大摆的样子!”小鹿说:“它肯定是搞什么鬼名堂!”斑马说:“不好,大老虎来了,快跑哇!”(众动物惊慌地)“救命呀,救命呀!”(百兽四散逃下场。)这样的演一演、评一评、再演一演,台上与台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学生的现场感、亲历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孩子们在表演体验中丰富了情感,对狐狸、老虎、其他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情描写印象深刻,对“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时,语文的情趣洋溢在学生的脸上和欢快的笑声中。
儿童的思维具有形象、具体的特点,他们认识事物从感知开始,而感觉器官参加得愈多,认识得也就愈鲜明确切。针对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有趣、情节曲折感人的特点,教师可用录像、幻灯、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再现形象鲜明的动感画面,借助音乐的艺术渲染,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乐学不已。教学《青蛙看海》一课,教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孩子们倾听着大海的恢宏气势,感受着高山的险峻陡峭,体会着小青蛙一步步登山的困难和勇气,学生情不自禁地为小青蛙的坚持不懈发出“啧,啧”赞叹,此时的他们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孩子们的表达欲望空前高涨,达到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境界。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童话的情感是透过语言文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当学生通过朗读汲取文中的真情实感并转化成一种美感的时候,学生内心体验将被丰富,美感水平将被提升,精神生活将被丰盈,情感世界将被滋养。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有意识地借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学生喜闻乐见、风趣幽默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针对童话故事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绘声绘色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孩子选择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当学生把不同的语气、语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时,强烈鲜明的感情色彩会进一步感染学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酝情后读出浓浓的味来。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童话课文作为一个引子,它能带出一系列教育学生、启迪智慧、认识世界的优秀童话。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书店、报刊等途径,查阅、搜集童话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中拓宽阅读面,从系列童话故事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学完《谁的本领大》,推荐阅读“比本领”的文章,如《骆驼和羊》《小柳树和小枣树》《老虎和壁虎》。学完《狐假虎威》,推荐阅读其他成语故事。如此不失时机地推荐,定能让学生在文本的拓展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教师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开头,去调动孩子续编故事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话,可以一个人单独续编,也可让几个学生接龙续编。如在《蜗牛的奖杯》中,蜗牛妈妈带着孩子们出门散步,看见蝴蝶、蜜蜂、蜻蜓都飞来了,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蜗牛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它们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呢?”这时的蜗牛妈妈会对小蜗牛说些什么?小蜗牛又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在文本的续写中步入“想象的自由世界”,各种情境绘于笔下,在拓展与延伸中促成了学生语言的有效生成与发展。
所谓绘本创作,就是让学生在学过童话后,通过自己对童话的深入理解,把故事情节用绘画形象地表现出来,进而品味童话的有趣,体验思想情趣的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让学生将童话故事当成绘本创作,不仅将抽象的文字化为形象的画面,而且培养了孩子的审美情趣,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带来心灵的愉悦和幸福感。教学《狼和小羊》中,狼向小羊扑去,结果究竟怎样呢?让孩子把接下来的故事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们用多彩的画笔将狼和小羊斗智斗勇的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绘本创作既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又让学生在童话的天地创意无限,提高了书画表达能力及想象创造力。
总之,情趣是学生热爱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低年级语文童话故事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文本情趣、情境情趣、主体情趣产生联动,形成共振,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学习中感悟童话的内涵,获得思想的启迪,得到情感的丰润,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语文教学富有魅力,让师生生命在情趣语文的文化濡染中悄然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