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 冯志松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很多初中数学内容都是抽象的,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而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帮助学生简化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形象化,促使学生理解、吸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渗入一些生活元素,将初中数学与生活实际巧妙地整合在一起,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促使学生理解新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创设生活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丰富熟悉,更进一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并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数学。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增添数学课堂的熟悉度,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联系,进一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
例如:在教学“旋转”时,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这一数学知识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材,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些动画,有我们生活中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有旋转着的摩天轮,还有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电风扇等。学生对这些物品很熟悉,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分析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很快,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这些物品都是绕着一个点旋转,而且旋转前后的图形形状是不变的。在学生对旋转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分析,无形中学生接受得更快,掌握得更好。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熟悉的氛围中,并借助生活信息更好地简化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内容。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信息的渗入将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而且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让学生难以掌握。这样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信息,将数学内容简单化,让学生更好地分析。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切感,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在和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入手,将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一场足球比赛,如果赢了就用正数来表示,如果输了就用负数来记分。红队在比赛中进了4 个球,失了5 个球,输了4 场;蓝队共进了6 个球,失了3 个球,问这两队的净胜球分别是多少?随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最后的结果,其中红队净胜球:4+(-5),蓝队净胜球:6+(-3)。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最后的结果,红队是-1,蓝队是3,这样学生也从中了解到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对这部分知识内容有了很好的体验。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将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可以利用生活实际经验分析思考数学知识,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对数学知识有了更好的体验。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应注重这一点,多给学生创造一些应用的机会,培养学生活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适当地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学以致用,对数学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具体的内容,巧妙地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更好地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在和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内容后,为学生设计了一道实际问题:某实验室想要配置45%浓度的盐水12 千克,在实验室中只有10%浓度的盐水和85%浓度的盐水,如果想要配置45%浓度的盐水,该怎样配置呢?很快学生进入思考探究中。有学生想到可以设用10%浓度的盐水x千克,85%浓度盐水y千克,由题意得x+y=12,10%x+85%y=12×45%,这样通过解方程组得出最后结果。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体验,充分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推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