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文教材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2019-01-11 18:58过素花
教师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语言

过素花

(德兴市花桥中心小学,江西上饶 334200)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将语文教材这一重要资源有效利用,使其价值充分发挥,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并探讨的课题。新课程倡导教师不能满足于一成不变地“教教材”,而是应当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创造性地“用教材”,把教材教活,把学生教活,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自主地学习语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语文课上要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且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关键在于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好办法,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增强感性认识,从而化难为易,对文本产生兴趣。

1.用多媒体将教材内容变直观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设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的条件,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语文知识的理解难度,内化语文的主体思想,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如,教学《看月食》一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形成月食的整个过程及原理,教师在课前可运用多媒体把月食形成的过程制作成课件,以此辅助教学,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当彩色动画图像出现时,孩子们的眼球会为之一动,情绪顿时高涨,悄无声息地把孩子们主动探求新知的欲望激发出来。课件演示完,学生能准确无误地讲述月食是怎样形成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

2.教师语言将教材内容变生动

教师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语言可分为有声的口语表达和无声的体态语言。教材中选编的课文语句优美,内涵丰富,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课堂上教师语言应该是丰富的,适当用体态语言作辅助,语文课就会上得有声有色。朗读课文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读《夏夜多美》,要让学生感受到夏夜的宁静与清凉,感受到小动物助人为乐的快乐。读《荷叶圆圆》,要让学生感受到蜻蜓以荷叶为停机坪的喜悦,小水珠以荷叶为床的悠然自得。读人物对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讲述情节时要绘声绘色,利用抽象的语言在孩子们的脑中建立起生动形象的画面。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海底”片段时,让学生理清海底有哪几类物产,再用语言描述:“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西沙群岛,让我们潜入海底,去观赏那多姿多彩的鱼吧。”接着让学生放松自己,闭上眼睛,认真倾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一边做着潜泳的动作,一边闭眼想象,似乎已置身于海底。师生交流感受时,不但能把书上描写的鱼描述得淋漓尽致,还能想象出各种各样的鱼,并且把自己想象的鱼描述得栩栩如生。

3.巧妙设置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语文教材中寻找关键问题,设置并让学生探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向学生抛出为什么是“壮士”而不是“战士”或“烈士”这一问题,让学生区分“壮士”“战士”“烈士”的不同。学生很快明白:“战士”显不出战斗英雄的形象,“烈士”用于已牺牲的战士,据背景资料五位战士没有全牺牲,所以不合适。接着提出课文是怎样描写“壮士”的“壮”呢?学生自觉习文,找出相关语句,理解归纳为:诱敌上山、英勇歼敌是壮志,完成任务、舍身跳崖是壮举,高呼口号、视死如归是壮语,为国捐躯、浩气长存是壮气。这种立言以居要,牵一线而知全文的有效点拨,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教学

语文是生活性的,有生活就有语文。人教版教材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让学生把书本知识用到生活中,把生活经历用到语文中。教学《菜园里》,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几种蔬菜,并且要求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还可以向家长问一问。课堂上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认识的蔬菜。

学生甲:我知道黄瓜,长长的,青绿色,身上长着小刺,它可以生吃,吃起来清脆爽口,听妈妈说黄瓜还可以美容呢!

学生乙:我知道辣椒,有红色,也有绿色,是圆椎形的,里面有许多白色的小籽粒,吃起来好辣。

学生丙:我知道……

学生的回答滔滔不绝,这样的教学设计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和他们的生活实践很贴近,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就能把语文学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喜欢语文。

三、拓展教学空间

教材中课文有它本身的艺术特点,需要读者在读文章时深入思考,才能读懂蕴含在内容和文字背后的意义。作者会有意无意留下一些没有写明、唤起读者想象的空间,就是文章的空白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引导学生填补教材空白,让学生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课文中作者提出了“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这两个问题,而文中小男孩对第一个问题并没有作出回答。男孩为什么还在捡?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是教材的空白之处。教师通过师生对话来体验男孩的内心世界。问道:“那你为什么还在捡?”学生答:“我多捡一条鱼,就多挽救一个生命。”教师问另一名学生:“那你为什么还在捡?”学生答:“我帮了小鱼,小鱼也会帮助我的。”连问了好几位学生,他们的回答都不相同,有的说怕鱼妈妈着急,有的说不能眼看着一个个小生命在自己眼前消失。孩子的回答极富想象力,也充满了人性化。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点创设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小男孩的善良与爱心。教学《两只小狮子》,让学生给对话添加提示语,并充当角色表演动作。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给不同角色设计了不同的动作,给对话加上了不同的语气词。课文在学生的感悟中成了童话剧,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此外,教师还可以激励学生拓宽阅读面,加大课外阅读量,弥补教材中阅读量的不足,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观看和阅读。

语文教材就像一个万花筒,用心去看它,能看到七色的光芒。走进这缤纷的世界里,用心去感受,去揣摩,去创造……不仅能享受到无穷的快乐,还能挖掘出丰富的宝藏。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语言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