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磨头小学 程书霞
数学本质上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过多地依赖机械重复的训练让学生“接受”学习,这样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展开,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视野下的数学教学应践行“四注重”,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彰显其独特的魅力,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
数学知识间大都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学生完全可以在自己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进行恰当的迁移与拓展延伸,如果教师能引领、点拨、指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进行必要的梳理,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梳理数学知识彼此间的关系,将原本“零散”的知识予以归纳、聚拢,让学生形成更系统、更完整、更深入的认知结构。
比如,教学“比的认识”时,教师应让学生在认识比的形式,知道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梳理”,梳理出“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同时让学生在“梳理”的基础上探究出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并说出其中的理由。通过梳理,学生对比会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学生将比与已经学习的除法、分数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认识、挖掘、理解,这样的梳理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为学生构建认识、理解比的现实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如何去稀释84消毒液,学生首先面对不同的几种配比方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出不同情况下84消毒液与水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自然会想到84消毒液是水的几分之几,会想到84消毒液是混合液的几分之几,基于对比、分数、除法关系的梳理,辅之以构建的问题情境,学生对“比”的概念的认识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这样的教学,通过对“比”的概念的迁移,学生抓住“份数”这个根本属性去认识比,体验、感悟、理解比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层次,也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更顺畅。
学生的学习不可平均使力,而应有所侧重,在学生认知的难点处、学习的重点处、学习的关键处,教师应“大刀阔斧”地花精力,花时间为学生的学习准确“把脉”,让学生能更顺畅,更便捷地抵达数学知识的本质之处,稳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心”。
比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有关情境说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并邀请学生写一写、读一读这个分数,学生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地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拾级而上,去认识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等。这样,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并非仅仅源于模仿,而是能体验到分数产生于平均分一个物体,知道根据将物体平均分成多少份以及表示出这样的几份来确定具体的分数。正是由于教师对学生认知基础的准确“把脉”,才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体验、感悟、理解分数表示的含义上,学生经历了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等几个层次的学习后,对分数的认识便可由模糊的感知上升到清晰的认识。这样的教学“切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有更充足的精力去感悟数学。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点拨者,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指明方向,即起“导航”的作用,以便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由浅入深,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由少到多,以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将数学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佳境。
比如,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这样的问题情境:甲、乙两人共同投资办一公司,甲出资30万元,乙出资20万元,第一年年底,这个公司共盈利15万元,请你想办法公平合理地为甲、乙两人分配这笔盈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推测出应该依据两个人的投资情况去确定如何分配,投资多的甲应该分得多一些,投资少的乙应该分得少一些。具体该如何合理地分配这笔盈利呢?在学生自主独立探究后,学生找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的学生依据投资比来分配利润,将15万按两人资金的比3∶2来实施分配,甲分得其中的3份,乙分得其中的2份。有的学生依据甲、乙两人的投资额与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分配,即甲分得五分之三,乙分得五分之二。学生在用这些策略将问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拓展,又构建这样的问题情境:第二年丙加入公司,投资了40万元,年底产生利润24万元,又该如何合理分配甲、乙、丙三人的利润呢?并再次将问题进行了拓展:如果这一年新加入的丙分得了16万元利润,那么甲、乙各分得了多少万元?经过这样的渐次推进、渐次拓展、渐次延伸,学生接触问题的难度渐次加深,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学生就能抓住这类问题的共性之处,把握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核心所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少解法相近的问题能给学生以启迪,不少相似的错误也会强化学生的教训,为日后的学习积累、积聚宝贵的财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比如,“百分数”单元的整理复习环节,可以让学生进行回顾与整理归纳。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先举例说一说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比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百分数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相关的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对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解答,说一说解答这类问题的体验、感悟与收获。这样对知识的“归纳”,为学生日后解决此类问题积聚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注重“梳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基”;注重“把脉”,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定心”;注重“引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导航”;注重“归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聚宝”。“四注重”让数学学习彰显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