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王淑琼
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几个问题:
一是内容选择欠合理。低年段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发展不完善,不能够很好地观察描绘对象的细节和合理高效地使用材料,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的学习领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适当的教学材料,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和结果。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使用材料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体现,也是鉴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凭证。但是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尚小,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我们常常看到他的作品非常概括,且没有细节,甚至是在把玩材料,这足以见得绘画的内容和材料对于孩子参与美术活动的特殊意义。例如,一年级的《形的组合》既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可以用撕纸添画或者一些多元化的材料来表现,这样既可以丰富美术课堂的活动形式,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提高综合材料的运用能力。
二是学生过多地参考教师的范画。在美术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美术这一学科育人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应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发挥自己的特长,并通过自己的特别创作方法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观察。但是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够重视,不当的示范也一定程度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我曾经观摩过《虾和蟹》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通过三分钟小挑战:画一画你记忆中的一只虾或蟹,随后归纳出学生作品中表现的不足方面(如:结构不清晰,细节不突出等),从而引入活动的主题,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虾和蟹它们的结构,找出两者之间相同点与不同点,总结出的虾和螃蟹的特征,然后请学生表现自己对虾和蟹最感兴趣的一个部分。可以说前面的教学设计都非常的精彩,可是最后教师采用现场示范的方法来教学:“第一步,用黑色水笔在白色的纸上画虾和螃蟹的外形;第二步,给虾和蟹上色;第三步,添画水草和蓝色的水作为背景。”教师创作了一幅《虾和蟹》的作品后,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所学的内容表现一只虾或螃蟹特征。当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作品时,令大家惊诧的是,学生的作品都好像一个模具里面刻出来的,背景是蓝色的水和水草,就连虾和螃蟹的动态和布局都惊人的相似。这些画作都是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画,照葫芦画瓢完成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的创造力和想法,完全没有创新可言。我们教育者应该深思:怎样可以改变学生过多依赖教师范画的现状,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想法,创作出真正自己观察到的生活呢?
学生的美术教育活动对其健康成长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教师转变传统的美术创作材料和教学方式,促进孩子参与美术教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将传统教学方式加以变通,使孩子的美术教育活动既能够“善创练”,又能够“善创想”,最后在“善创作”中得到升华。
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我经常发现很多课程内容让学生直接绘画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变换美术创作的方式,如上《花儿朵朵》时可以准备白纸、各种颜色的彩纸、吸管和水彩颜料等,在孩子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开展“花儿朵朵”活动。
教师首先出示综合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猜猜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教师适时出示漂亮的梅花图案并提问:“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这时候学生都开始观察图片,并发表看法,教师随机总结方法。最后教师追问:“你们谁想上来试一试?”这时候教师拿出操作材料,并请学生上台尝试创作:学生首先尝试用墨汁在白纸上吹出树干,蘸取红色的墨汁一个挨着一个用手指轻轻地按下圆点,这样一幅美丽的梅花图案形成了。
前面的互动,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来表现什么花?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做呢?你们也想来表现你喜欢的花儿吗?”教师导语:“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喜欢的花是什么呢?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分享互动,触发他们思考。最后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鼓励他们使用更多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花朵,在作品展示环节,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方法,并且把自己在探索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享,并引导学生把它迁移应用到其他的美术活动中去。这次美术活动发现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创作,并且制作出精美的花儿朵朵作品,但是学生的作品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学生在个性化的创作中也借鉴了教师和同学的示范来进行创作。
丰富的美术材料和宽松的创作气氛是提高他们绘画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美术材料,鼓励他们自由创作,不要给他们设定太多的限制。
1.美术创作材料丰富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将一些他们生活中较为熟悉,有固定形状的物品供孩子绘画使用。在使用彩纸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绘画结合撕纸贴画来进行,例如在绘画“虾和蟹”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虾和蟹的形状、结构、颜色、动态和生活的环境等,在孩子观摩完成后,让他们用彩纸撕出虾或蟹的大致形状和动态,最后用水墨笔点出他们的眼睛,添画或拼贴出生活的环境。结果出来,每个孩子的虾蟹都不太一样,这样充分体现出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鼓励学生自主创作。在学生创作作品时,教师要抱有一颗宽容大度的心来欣赏和评价学生的作品,接受孩子们的天真稚嫩的创作思维,保护他们的美术创作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应用美术语言来表达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情感。比如在教学生画《这就是我呀》时,我给他们示范的是我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的讲课的样子。绘画活动完成后,我开了一次作品互赏会,让每位学生都把自己的自画像贴在黑板上。大部分学生的自画像都很好,但有一位学生画的自己就五官模糊不清,线条凌乱,显得没有生气,惹得同学们一阵大笑。我也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画的自己是这样的?”他说:“前几天他生病了,恍恍惚惚的,有一次看镜子的时候感觉自己眼睛模模糊糊的,里面的自己就是这样的。”听完这位同学的解说,大家会知道他的画作不是率性而为,而是蕴含了自己的想法。我及时地表扬他,并鼓励他以后继续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不受常规的约束。
在教育过程中,艺术领域作为五大领域之一,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艺术活动能够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最后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创造美的生活。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美术活动,借用自然材料在活动当中制作出独特美的作品。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创作热情,我们在活动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并且更换活动的材料,以提高孩子参与美术活动兴趣,使其更好地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例如在学生画了《这就是我呀》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第二次创作活动,这一次的主题是“我型我塑”,区别于上一次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这一次是让学生自己用陶泥塑形。
我先让学生说对教师的了解,观察总结我的形象特点和个性。然后用多媒体播放我创作自己的泥塑形象作品的示范步骤,表现的手法和材料的创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观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独特特征。然后他们根据自己特点用陶泥夸张地捏出自己的独特形象,这时候我发现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表现自己的形象,有的活泼可爱,有的笑容满面,高低胖瘦和动态都各不相同,造型千变万化。这节课采用了区别于传统的示范画教学,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独特特征来完成创作,而不是根据单一刻板的方法来塑造千篇一律的作品。过程中,我用希沃软件直播学生的创作过程和作品,即时分享,相互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请他们猜猜他是谁,用到了什么样的装饰方法。通过新材料与新技术引入,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学生也更加了解同学,了解自己。
美术课程应该寓教于乐,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也要保护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对生活留心观察,热爱生活,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对艺术的热爱,画里画外,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