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精准扶贫是指科学有效的治贫,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是其先决条件。“精准”除了指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人口的界定识别,还包含着帮扶策略上的精准与科学有效,而这其中人的发展和素质提高是其最关键组成。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内生动力和智力的激发与发展,是更加根本性的扶贫,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性举措。
贫困农村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点,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是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药方,需要全力做好。而在我国目前教育体制下,乡村小规模学校以及乡村寄宿制学校等两类学校和乡村幼儿园是农村教育的主要构成。因此办好两类学校和农村学前教育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民生工程。
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不断加强贫困农村基础教育,两类学校及乡村幼儿园办学(园)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但是应该看到,两类学校及乡村幼儿园仍是教育发展的短板,具体表现在资源总量不足,布局结构和公办民办比例结构不合理,政策保障机制建设有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
去年下半年以来,党和政府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出发,在《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意见》以及《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针对办好两类学校和乡村幼儿园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科学有序制订布局规划,统筹县域教育资源,合理确定基本办学(园)标准,配齐配足两类学校和乡村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全面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与水平,加大对贫困人口子女入学入园的资助力度,扩大乡村公办学前教育规模,优化其布局结构和公办民办结构,实现学前教育向贫困农村全覆盖,推进县域和乡村基础教育一体化协同式发展。
省委省政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根据我省实际,对于办好两类学校和乡村幼儿园提出了相应的执行方案和实施意见,在更高水平上规划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方案,让农村贫困人口子女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好学”“入好园”,满足其就近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诉求。全省基础教育战线的教师、校长、园长和教育行政人员都应当从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补齐教育现代化短板的高度认识办好两类学校和乡村幼儿园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勠力同心,因地制宜,一县一策,规划到每个乡村,在共享发展成果、迈向现代化征程上,不旁落一个处境不利家庭和儿童,努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助力长效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