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泽惠,宋晨旭,王野
(1.吉林建筑大学;2.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环境下,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认知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历史文化学习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博物馆成为了我们学习历史、发掘历史、传承历史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的博物馆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运营维护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论是在展示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都与现代人们的需求相脱节,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运用BIM技术,借助物联网、数字化、网络信息技术来构建运维管理体系,从而转变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作用。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的不断转变,这对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方式与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传统的博物馆运维管理中,对于文物展示方面主要还是以单一的实物展示为主。在这种方式下不仅影响了我们对文物资源价值的发掘与提炼,而且单一的实物展示也受博物馆的发展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据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已经建有大约5400多所博物馆,馆内藏品数量在4000多万件以上。由于场地规模大小的因素,社会公众很难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欣赏到全部的文物藏品,就单个博物馆而言,展出的永远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都存放在库房。面对博物馆展览的问题,博物馆急需转变现有的展示方式、拓展展览途径来发展博物馆的社会作用。
文物资产管理是博物馆运维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在传统的文物资产管理中主要包括文物的采集、文物档案的管理以及文物相关设备资产的管理等。在此管理模式下主要是依靠人工进行数据的录入、分析、汇总和整理。据数据显示,随着我国博物馆的不断的发展,目前我国博物馆内文物可达100余万件。通过人工作业不仅信息量大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实物与信息相分离难以保证管理有效性。为传统的博物馆资产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由于博物馆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博物馆在管理体系上不同与我们其他的企业。在传统的的管理体系下博物馆内部的管理部门往往相对自成体系、沟通较少,给博物馆的运营过程中带来了好多问题,例如:部门管理流程复杂、信息传递效率较慢、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等,这些问题就使得在博物馆运维管理中不仅效率低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大大降低了博物馆的服务质量,限制了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
作为面向社会的公益机构,保证文物资产以及人身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博物馆运维管理的首要任务,但是在传统的博物馆运维当中关于安全防护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作为公益单位对安全逃生的知识只能通过以消防教育的方式进行宣传,对于安全演练活动只能针对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进行,无法对社会公众进行安全演练。在发生意外安全问题时工作人员不仅要对文物安全做出相应的措施,而且还有顾及社会公众的安全。因此当前的安全防护模式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完善。
随着近年来BIM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普及,BIM技术在资产运维管理方面已经逐渐覆盖到博物馆的领域当中,不仅能够克服传统运维管理中的一些弊病,也为博物馆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的支持。通过对应用BIM技术的案例进行调研发现,BIM技术在博物馆运维管理中应用的具体措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博物馆的运营管理中,对于文物的展示与宣传是博物馆管理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合理有效的展示方式能够促使历史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然而在博物馆运营过程中展示方式还呈单一化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掘。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数据的单向传输方式限制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使得文物的信息不能够系统展现出来的,从而难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的需求,从而造成了社会公众对文物鉴赏的趣味性降低。BIM技术的引进,不仅能够通过软件对博物馆内所有文物资产信息进行3D数据模型的绘制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而且还能够与物联网技术结合拓宽模型的共享空间。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生成二维码实现文物与BIM数据模型中的信息进行一一对应,使得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移动端就能够了解到有关文物的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摆脱传统展示的局限性,有利于对历史文化的发掘。而且对于博物馆的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BIM技术还能够与VR技术进行结合,利用三维的立体效果来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使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与文化。提高社会公众的观赏体验。充分发挥出博物馆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历史文物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还是记录着中华历史发展的轨迹。因此文物信息的采集和整合对我们学习历史、发展历史、传承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博物馆运维管理模式下,文物资产的管理效率低下原因往往是文物资产与文物信息的分离,信息与文物实体相互独立一方面使得文物在采集、整合信息的过程中工作量大,不方便后期的信息管理。另一方面对于后期的文物保养维修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特别是对于一些室外大型不可移动的文物建筑,信息与实际文物实体的脱节往往也不利于对文物的保护。运用BIM技术信息集成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克服这一问题。BIM技术首先能够根据博物馆的所有文物三维信息建立一个数据模型,然后将人工采集到的三维信息、历史信息、维修信息、档案信息等等导入到模型当中。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根据模型快速的获取文物信息,不仅省去了信息整合的环节,而且能够更加高效的对文物进行维修保养。从而提高博物馆的文物管理效率。
部门之间有效的协调沟通是保证博物馆有序管理的前提,然而在传统博物馆运维管理中,各管理部门之间往往还存在协调困难、难以合作的现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博物馆在运维管理中各部门自成体系,导致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往往较为困难,从而难以进行管理协作。通过引进BIM技术能够建立一个基于博物馆内部管理的云平台,云平台包括博物馆的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以及所有文物资产信息。云平台还能够根据用户的职能不同划分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游客三类权限。各部门管理层、技术层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信息沟通。从而消除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共享、协调管理。例如:在博物馆举行展览活动时,各部门管理层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区域划分、责任到人,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此外,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云平台中进行人员的合理配置,保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对于游客来说,云平台不仅能够实现游客对博物馆管理信息的反馈、服务的评价,而且云平台还能够利用三维信息模型的可视化、模拟化的特性为游客提供参观的路线、避开拥挤人群,从而提高游客参观的舒适度。
博物馆作为一个开放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公众机构,不仅要保证在运营管理中文物的安全性,还要保证公众游客的安全性。因此保证安全性是博物馆的运维管理的首要任务。然而在传统的博物馆安全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最根本的原因是技术的缺失。运用BIM技术到博物馆运维管理中能够极大提高博物馆的安全管理。
首先,利用BIM软件模拟性的特性,通过在BIM软件中输入当天的客流量、室内气温、周围环境等因素,软件能够根据因素动态的模拟出在发生紧急情况下人员的逃生路线、逃生时间以及逃生通道、应急设备的情况等。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分析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并根据指标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此外,还能够通过BIM信息模型进行合理安置安全防护设备、馆内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软件模型熟悉设备器材的位置、技术维修人员可以通过软件模型掌握器材的使用情况等。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BIM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够克服传统博物馆运维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够利用BIM的优势提升博物馆的整体服务水平驱动博物馆的创新转型发展。但是目前,BIM技术在博物馆运维管理中的应用还在探索的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在模型运用以及平台的建设中还需要多方面的实践和研究,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BIM的软件功能,使得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博物馆的运维管理体系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