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矛盾性情境 促进辨析式学习

2019-01-11 06:41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福建南平3530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29期
关键词:赵宇辨析小镇

欧 捷(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福建南平 353000)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1]43,尊重学生自主辨识、选择的权利,帮助他们经历以建设性批判思维为特征的学习过程,使其真正认同“基本观点”,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情境是开展辨析式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支点,遵循唯物辩证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原理,我们积极创设开放的矛盾性情境,联系现实生活,加强逻辑思辨、比较鉴别观点、开展深度探究,以彰显价值引领,促进学生提升价值理性、凝聚价值共识,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创设选择性情境,在思辨中提升价值理性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历程,基于一定的立场站位和利益博弈而形成的价值理性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积淀。作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有机统协的选择性情境载体,对于帮助学生在各种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历史的、社会的、辩证的科学方法,剖析问题,在不同的选择中阐释“合目的性”价值选择的意义和路径,养育理性精神、勇于批判的道德品性极具现实意义。

在教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笔者引入福建特色小镇建设的事例: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特色小镇区别于建制镇和产业园区,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兼具旅游和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福建南平某山区小镇古建筑败落颓废,新建筑格格不入,开发的财政压力大,进程缓慢,历史文化资源的留存不丰富,基础设施落后,知名度不高,如何建设特色小镇?一种意见是“取经”浙江横店打造中国影视文化基地的经验,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另一种意见是借鉴浙江莫干山“依托农家民宿”特色旅游小镇的模式顺势而为。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民意纷争,政府一时难以决策。

创设问题:(1)依据相关指导意见,阐述特色小镇建设的积极意义。(2)特色小镇建设是无中生有还是应该顺水推舟,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创设选择性情境是展示学生观点的活水源头。上述通过“中国特色小镇建设与经济方式转型”的关联性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选择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建设者的科学姿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批判思维和求真务实,采用求同和求异相结合的辨析策略,进行“特色小镇建设”的价值考量和路径选择。第(1)问主要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感悟中思辨“求同”,可以“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引导学生体会特色小镇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选择中培育学生批判理性是辨析式学习的重要旨归。第(2)问基于“求异”思维,着眼于学生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和差异性特点,“鼓励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基于不同经验、运用不同视角”,作出不同的选择并呈现不同的见解,引发深度思考和理性思辨,提升知识验证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可以选择“无中生有”,也可以选择“顺势而为”,更可以二者兼具,但要能够自圆其说和逻辑自洽,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因地制宜”等方面培育批判质疑、有据研判、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实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显示“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科学态度。

二、创设两难性情境,在辨识中凝聚价值共识

人在选择过程中总是面临一些两难问题,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发展转型制约的加剧,政治经济价值观的多元,各种思想文化纵横激荡与碰撞交融,正确面对两难问题成为学生应对社会的一种必然。因此,我们有必要创设两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并作出判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1]44,才能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价值共识这趟列车上昂扬前行。

如在复习“总体国家安全观”时,我们引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时事新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发表主旨讲话,提出“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进共同体的建设,中国将继续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支持,实施产业促进、文化交流、贸易便利等行动。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向非洲提供援助的原因。(2)峰会期间,有非洲国家向我国政府提出,希望中国免除他们所欠的一些到期债务,有网友认为“中国自己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应该将钱花在国人身上,不能‘穷大方’,花那么多钱援助非洲,是赔本的买卖”。请运用矛盾基本属性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3)请以“让中非文化交流效益最大化”为主题撰写一实施方略。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加以阐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基于导向性的两难问题是引领学生价值认同的有力支持。新课程标准要求,“引用实例,说明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1]24。上述情境中的问题(1)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问题(2)中网友的声音虽然总体偏颇,但也有不少的市场,因此,需要发现观点中蕴含的合理因素,对中国援助非洲国家作利弊权衡,弊在于援助总是会相对减少对国民的“花钱”,非洲的一些战乱导致有些投资会打水漂等,但利在符合大国形象和责任,“在拓展国际视野的过程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这是我们必须抓住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道路,推动中非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和谐”“爱国”“友善”理念的政治认同。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基于开放性的两难辨识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坐标的重要保证。对于问题(3),需要学生发现“文化交流效益最大化”不能单向度,我们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政策,加强文化交流互鉴,求同存异,既要平等尊重非洲文化,更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帮助学生发展结构化的序列知识,认同对外援助的中国逻辑,凝聚价值共识。

三、创设对比性情境,在明辨中彰显价值引领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结合一定的议题,将不同的事实、行为、观点创设对比式情境载体,寻求价值引领与辨析学习的融通之道,引导学生辩论反思,改正谬误;通过设置结构化问题,组织多样化活动,凸显课程的理论引领、方向引领和育人引领,在观点比较中提高价值判断能力,在行为鉴别中坚定价值选择立场,在明辨是非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在教学“公平正义的追求”时,我们引入福建赵宇见义勇为案例,创设如下对比情境:

2018年12月26日,在福州市打工的小伙赵宇听到楼下有人呼救,下楼查看后,及时救助了正被施暴的年轻女子小邹,过程中,他踹伤了施暴男子李某。29日公安机关认为赵宇涉嫌故意伤害罪对其刑拘14天。问题:(1)你认为赵宇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你支持公安机关的行为吗?“制止施暴反被拘”经媒体报道刷爆社交网络,大部分观点认为,赵宇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当地相关部门表示慎重依法处置应对。问题:(2)你怎样看待这一舆论立场?2019年3月1日,福州市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认定,赵某制止的是不法侵害行为,为弘扬社会正气,鼓励见义勇为,其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对其作出不起诉的决定。问题:(3)福州市检方的审查认定有何重要意义?3月19日,依据相关法律和《福建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福州警方认为赵宇见义勇为,为其颁发见义勇为证书。问题:(4)这一案例对培育公民法治意识有哪些借鉴意义?

上述案例以系列化的对比情境:通过赵宇救助和李某施暴的行为对比,引导学生明辨正义与非正义、道德与非道德,引领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自觉维护社会公德,严守法治底线;通过警方的刑拘与主流民意的监督,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公正朴实的正义观”与“警方保守机械、程序化的执法”,引领学生参与法治监督,理解法治需要平衡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通过对比检方的不起诉与赵宇的见义勇为,引导学生从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等角度,培育法治思维,捍卫公民权利;通过比较警方的刑拘与警方依法纠错,引领学生体会制度维护公平正义,增强法治信仰,自觉与不法行为作斗争。这样的辨析式学习,促进了学生深度的发现、思考,有效发挥了课程的价值引领力,实现法律与道德、法治与舆论、公平与正义的良性互动,让法治的声音更加敞亮。同时培育学生规则意识、主体意识、道德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使法治素养获得真正的提升,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总之,通过创设矛盾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辨析式学习,通过观点思辨、价值辨识和行为指引,学科特点得以彰显,学科价值得到认同,最终使课程的价值引领生根落地。

猜你喜欢
赵宇辨析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熊的小镇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小镇(外一篇)
伴你闯荡是爱,放你独处也是爱
伴你闯荡是爱,放你独处也是爱
你了解大气压吗
动 静(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