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宗 (江苏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苏派课堂是江苏地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全新方向,其在理念与方法上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同时,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苏派课堂的构建不仅能够突出地域特色,还能在尊重学生本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奠定较为浓厚的人文底蕴,实现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活用地域资源,对原有的中学语文教学进行拓展。
苏派课堂的构建扎根于江苏省优渥的地域环境,作为一个景致宜人、经济繁荣的地区,江苏省内不仅具有秀美的风景,在人文底蕴的积淀上也是独具特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师既可以调动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开发地域资源,让核心素养的提高变得更具有前瞻性、人文性。对此,教师应该拓宽个人的视野,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成长发展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成为资源的发掘者、利用者,从审美教育的视角入手,为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奠定稳定的根基。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优美的散文出自老舍之手,全篇突出了济南——虽处于北部,但是在冬天却有着一丝温暖与惬意。与扬州的冬天想对比,济南的冬天在小雪时可爱秀美;山坡上的小村庄“握着点雪”,犹如一幅小水墨画。这与江苏扬州的冬天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也会使得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自主进行联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调动学生,结合地域的环境特色、人文特色,模仿老舍的风格对“江苏的冬天”进行描绘,无形中调动了学生对江苏省各个地区地域文化的喜爱,使得他们的人文底蕴、审美情趣都得到了发展。
苏派课堂的营造本身就是从江苏省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入手,对其文化发展的根源进行回溯与发展。教师应该尽量突出其从容、大气、清简和厚实,关注学生语言运用技能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文化表达与组织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判断能力等多项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多提供机会,让学生把握苏派课堂的精髓,能力得到发展。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是当代作家史铁生的代表作,文中透露出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也表达了作者的悔恨之情,突出了一种生命的遗憾。虽然这篇文章在语言上较为简单朴素,但是每一句都能让学生感同身受,形成一定的认知。苏派课堂本身就是从容、开放的课堂,其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与能力。在该课堂上,教师并没有构建传统形式的“一言堂”,而是鼓励学生自己主动探讨:文章中的“我”在情感思想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你在人生中有没有遇到情感上的悔恨?让学生在文化、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与判断。
苏派课堂在捕捉学生特性的基础上,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重要抓手,聚焦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苏派课堂构建的根本目标是为了锤炼学生的品质。教师应该稳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丰富多元的苏派课堂上逐步培养好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促使学生能够在清简中走向安静,于安静中走向厚实,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持久深远开展,真正贯彻落实苏派教育的本质。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中的《黄鹤楼》的教学为例,教师提供充足的机会,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黄鹤楼的信息,为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在课下还提供了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江苏省,尤其是扬州市地域内相关景观的诗词作品,对本地的景观特色以及人文历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苏派课堂充分结合了江苏省的地域特色、文化历史,在突出生本教育理念,关注每个初中生长远发展的同时,将从容、清简、厚实等特质融入其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苏派课堂的构建,突出其文化特色,引导学生的文化表达,以此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长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