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合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黑龙江省为例

2019-01-11 04:48宋鑫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教书育人 2019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实训人才

宋鑫(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在“十三五”重要战略时机,黑龙江省的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项目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和推进我省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时期,我省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必将面临新的变革。同时,在诸多高校走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阶段,翻译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必将依托地方经济的发展特色,开展有效的翻译实践教学,量身打造能够服务于新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和区域特色的专业性翻译实践人才。

一 黑龙江省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一带一路”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目前,“一带一路”投资路线图已经清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合作领域将给资本市场带来投资机会,随着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旅游、农业、商贸物流等领域将迎来新的投资机会。黑龙江省地处国家“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核心区,黑龙江省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以哈尔滨为核心枢纽,积极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医药、新能源、生物产业,打造中俄经贸合作平台、合作企业总部、物流集散枢纽、加工制造基地、信息金融服务和文化科技交流中心。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旅游文化产业也日益发展,“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夏音乐会”“哈尔滨国际时装周”“2018世界轮滑马拉松大赛”“哈尔滨国际稻米节”等国际文化体育赛事陆续在黑龙江省拉开帷幕,黑龙江省经济文化发展步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稳步向前。

二 黑龙江省翻译专业建设现状

黑龙江省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在全国来看还比较落后,根据中华网考试推荐的2018年翻译专业大学排名来看,前20名院校中,只有一所黑龙江高校入围(黑龙江大学翻译专业排名第10位),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从目前数据显示,近几年有大量的翻译专业本科生和MTI的毕业生无法找到与翻译相关的工作,这说明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矛盾。随着黑龙江省经济文化日益发展,对翻译人才的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必然对了解国际贸易知识、英语专业知识能力扎实的复合型翻译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黑龙江省旅游文化事业的日益发展,也亟须具有旅游文化背景知识的翻译人才。而黑龙江省现有翻译公司的专职翻译人数和质量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要求,对于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目前,黑龙江省翻译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翻译行业高层次复合人才比较困乏,这对培养翻译人才的地方高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地方高校需要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前瞻性了解,翻译人才培养既要满足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又要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培养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人才,这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地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

三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黑龙江省的经济文化发展,黑龙江省内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探索研究,要适应需求进行必要改革。黑龙江省翻译人才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在构建以市场为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拓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翻译实践机会,提高翻译实践能力。

(一)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完善,如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黑龙江省高校要立足黑龙江省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和需求,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经验,与翻译产业紧密联系,以夯实语言知识基础、提高翻译专业技能,建立一套科学的以知识和技能相结合、体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重视母语(汉语)知识学习,提高中文水平,系统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如“现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中国文学名篇选读”“古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要”等课程的开设,能够帮助学生夯实汉语基础,提高文化修养,这对翻译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教学中,要侧重汉译英的能力培养,我国尤其是黑龙江省汉译英人才比较匮乏。在低年级,专业基础类课程要确保学时饱满,要能满足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的需求,要重视语言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如“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英汉互译”等课程为翻译训练打好专业基础。高年级的专业知识课,不能只关注理论学习,翻译实践类课程要加大比重,与此同时,口笔译课程授课内容要与时俱进,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在翻译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选取一些与时俱进的热点类内容,尤其是与黑龙江省经济文化相关的翻译素材,以助于学生在今后翻译岗位上,能做到有效对接。有一些高级口译或同声传译类课程则要在专业实训室内进行,让学生真正体验翻译实践环境,增强职业认知感,借助先进的翻译实训设备提高翻译实践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翻译(翻译软件)准确率越来越高,所以翻译软件的学习也必不可少,此类课程可以请专业的翻译公司从业人员进行讲授。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冰雪文化翻译》《冰雪体育翻译》《特色农产品翻译》类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为学生开设,开阔视野,服务地方。课程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注重“成果导向”,重视“过程化考核”,每门课程设定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清晰具体,课堂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阶段性考核及时检测学生学习结果,通过阶段性考核,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促进教学的持续改进。只有构建完善、科学的课程体系,才能为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保驾护航。

(二)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

翻译人才培养离不开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需要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翻译实践中,对于低年级的翻译专业学生来说,校外实践机会并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校内翻译实训基地建设就更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有许多高校在校内成立了“翻译工作坊”,以学生社团形式组建专业翻译实践教学团队,有翻译专业教师作为工作坊指导教师,为学生搭建校内实训平台。“翻译工作坊”首先可以承担校内翻译任务,如“校园标识翻译”“食堂菜单翻译”,为非外语专业学生翻译成绩单,为非外语专业学生留学提供便利。这些翻译实践难度不大,但却能让学生找到翻译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是真实的翻译实践机会。在这些翻译实践项目中,作为“翻译工作坊”指导教师需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更多翻译的项目,如鼓励学生进行“城市旅游风景区”翻译,“七三一部队”多语种翻译,“城市建筑介绍”翻译,“农产品推介”翻译等翻译实践项目,指导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还可以推荐给相关部门,为地方文化传播做出积极贡献。除此之外,“翻译工作坊”还可以在校内开展翻译专业赛事,通过比赛发现更多优秀翻译人才,将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推荐到更高的翻译赛事平台上,如“海峡两岸口译大赛”“全国翻译大赛”等,以赛促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翻译工作坊”还可以将优秀学生翻译作品进行整理,定制宣传册,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翻译工作坊的指导教师,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联系学校外事处、翻译公司、政府外事部门等,为工作坊学生开发更多翻译项目,翻译任务可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翻译成品与指导教师翻译成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不足,提高自身翻译能力。“翻译工作坊”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校内实训实践,为学生增加更多翻译经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逐步提高翻译能力,增强信心,为今后从事社会翻译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翻译实践机会,也可以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翻译专业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实践教学水平关乎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理论和实践需要紧密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翻译水平和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翻译实操练习,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导今后的教学,促进教学的持续改进。

(三)拓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平台

地方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紧密挂钩,要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为宗旨,在这样的前提下,产学研合作刻不容缓。地方高校要与地方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尤其要与本地翻译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合作范围可以包括翻译志愿者项目,师资培训,聘请翻译公司高级翻译进校举办讲座,合作完成翻译科研项目等。随着黑龙江省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商业博览会,国际赛事,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在黑龙江省开展,在这些国际交流中,对翻译需求无论是从层次上,还是数量上都有要求。翻译公司往往是承接这些翻译项目的主体,他们有资源,有管理优势,如果通过与翻译公司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真正的社会翻译实践机会,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此类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时候,本地院校首先要考虑本校学生实际专业水平,如果翻译项目难度较大,建议由翻译教师带队,教师为翻译主体,学生可以现场观摩,或进行部分翻译任务,这种体验式社会实践,对低年级学生非常有益。有许多国际赛事,需要大量翻译志愿者,对志愿者翻译能力要求并不高,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有帮助,细心完成工作内容,热情接待国际友人,这些都是翻译工作者的职业素质,从社会实践中进行锻炼,才能得到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有些学生在高年级就能开始独立参加翻译实践项目,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也需要提前进行指导,做好与翻译公司的对接工作,全程监控,以确保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翻译任务,为今后与翻译公司和政府外事机构的深入合作做好充分准备,也对黑龙江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共赢,本地学校要积极发挥学校自身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在进行校企合作中能够为企业提供服务,如果单一方面只考虑企业能够做什么,这样的合作不会长远,合作成效也不会显著。与此同时,校企合作的领域可以更加广泛,可以是具体翻译项目合作,也可以是师资培训合作,或是资源共建等科研方面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共赢发展,不仅提高本地高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地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都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四)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还在于师资队伍建设上,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翻译业务好,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才能确保翻译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地方院校要敢于“走出去,引进来”,聘请行业资深翻译进入学校举办讲座,鼓励校内教师参加社会翻译实践项目和参加翻译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于在社会翻译实践中表现突出和考试成绩优异的教师要进行奖励。近几年,在“哈尔滨国际时装周”“哈夏音乐会”“中俄经济博览会”“世界轮滑马拉松大赛”“国际单板滑雪锦标赛”等各项活动中,许多翻译都来自高校教师,他们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心理素质好,都能较为圆满地完成各项翻译任务,为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宣传黑龙江文化做着积极的努力和贡献。通过实践锻炼,教师将提高自身业务的同时,能将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以模拟实践项目的形式,让全体学生以另一种形式参与翻译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教学成效起到积极作用。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将更了解翻译行业的现状,了解本地对翻译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根据市场需求培养针对性翻译人才,不仅能满足人才市场,还能提高学生就业力。教师将结合社会实践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以此为基础可以深入调研,完成教学科研项目,真正做到产学院相结合。如果学校目前缺乏双师型教师,可以考虑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进校为学生授课,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行业讲师缺乏授课技巧,这需要和校内教师进行合作授课,以更好确保授课质量和教学的规范性管理。无论如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对翻译人次培养质量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地方高校翻译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拓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平台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会对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地方高校要肩负起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重任,为地方输送合格的翻译人才,不断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实训人才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人才云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