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9-01-11 03:09李晓东北京师范大学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基地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100875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政治课法治道德

李晓东(北京师范大学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教材研究基地、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 100875)

随着九年级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出版和使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对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特别重视的关键节点。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策略,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准确理解新时代

新时代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背景的新时代,可以从国家、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等不同层面进行解读。

国家层面的新时代是这一概念在现时代的基础含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三个意味着”的形式,从三个方面为我们勾勒了国家层面的新时代的基本含义。从我国发展的程度来说,新时代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从我国的制度与道路来说,新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时代;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说,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样的新时代来之不易。对于这样的新时代,我们既要看到新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要看到这些变化背后的那些稳定的东西,“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只有充分认识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教育层面的新时代是国家层面的新时代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新时代主要体现为党和国家对于新时代教育任务和目标的重新定位和认识。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可以视为从教育层面关注和体现新时代的里程碑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等重要论断,并将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明确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这一任务和目标,并强调“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课程改革所要回答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这里有了明确的答案。课程改革的所有努力,都应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思想政治课在新时代的发展是落实教育层面新时代要求的关键。从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来说,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尤其必要。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对思想政治课的明确认可和定位,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从根本任务来说,思想政治课完成的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任务,是培养“有用人才”的关键;从教育任务来说,思想政治课要“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是提升学生思想认识的关键;从实现方式来说,“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正是思想政治课体现和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只有理解了这几个层面的意思,我们才能理解“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这些理解,是我们“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基础,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地位和作用的关键。

二、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的新机遇

新时代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理解这些新机遇,是我们积极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的信心所在,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实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所在。

首先,国家对于思想政治课程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是:“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这一要求,突出了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参与力量和主体责任,明确了全党全社会“办”好、教师“讲”好、学生“学”好的区别性要求。这个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一定会推动思想政治课程实现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其次,课程与评价改革的推进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基于素养培育的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必要的参考,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推广使用则为这种改革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到2019年春季学期,国家组织编写的统编教材已经全部出版,并已经全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区使用。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将统一使用统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从“思想品德”到“道德与法治”,从“一标多本”到“一标一本”,从“部审”到“部编”再到“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又站到了新的发展节点上。随着各地的中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道德与法治学科也正在实现从“不考”到“选考”或者“必考”、从“不算分”到“算分”、从“开卷”到“闭卷”的深刻变化。这都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现必要转变。

最后,已有课改成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基础。近年来,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立德树人”“新教材”等关键词展开的教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成果,一些更好体现学科本质追求的教法和学法,成为体现课改趋势、引领课改潮流的新亮点。这些成果为下一步的研究深化提供了非常牢固的基础。基于这些研究,进一步实现专业成长,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和可靠路径。

三、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在看到前述各种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发展在当前也面临一些不可忽视的挑战。重视这些挑战,才能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

从课程与教材的发展方面来说,我们需要应对的是“旧课标、新教材”的挑战。统编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结合时代发展,加入了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法治教育专册、国家安全观教育、国情教育的新发展等内容,都是原来的课程标准没有涵盖的。同时,统编教材编写时间长,编者队伍庞大,导致各册教材风格难以保持一致,有的教材内容还存在难度过大的问题。即便是在原来的课标中已经有了的内容,在新教材中的呈现方式也和以往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这对一线教师和教研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很多教师纠结的“课程标准是否还能作为依据”“教学内容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及“如何保证法治教育专册的准确性”等问题,都可以视为这种挑战在教师那里形成的焦虑的表现。

从教师队伍建设的方面来说,我们需要重视的是教师专业化程度和教师知识更新的挑战。统编教材中有大量体现新时代新要求的内容。这些内容要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对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和知识更新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来看,还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非专业的教师教专业的内容”既为难施教的教师,也让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面临“别说好不好,根本讲不对”的尴尬。同时,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的飞速发展,都要求一线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及时通过学科培训等形式实现知识更新。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教师根本没有参与培训的机会。“旧知识体系”培养的教师,要讲好“新时代发展”的道德与法治课,往往捉襟见肘、左支右绌。

从课程与教学呈现方式的方面来说,我们需要重视的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更新的挑战。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了实现这一任务,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达到这些要求,还是很不容易的。不少教师已经习惯以背书和刷题为基础的政治课学习模式;有的教师虽然也知道仅仅靠背书和刷题肯定不行,但对“怎么才行”缺少有效的方法。如何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上实现更新,跟上时代,成为一个迫切的挑战性任务。

四、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策略建议

新时代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教师们要胜任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就必须深入研究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思考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只有把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新时代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究竟该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所以,教师们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重点从教材、学生、教学、评价和未来的深化研究入手,探索和建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研究教材,就要做到精研教材,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把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道德与法治的统编教材,各册次之间在编写风格、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法治教育专册和国情教育部分,有一些内容不太容易直接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们精研教材,真正理解教材的确定结论所依赖的生活基础,并将分析真实的生活作为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具体方式。只有把教材语言转换为教学语言,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实际发生。

研究学生,就要做到以生为本,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和理解学生的想法和立场。虽然以往的教学中也有关于“以学生为本”的强调,但在当前强调素养培育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以学生的什么为本”的问题,切实从学生的现有基础出发,为他们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提供空间和舞台。有了这样的自觉,才能真正让学生的成长与“有用人才”密切关联起来,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

研究教学,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切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无论在理论创新方面还是在实践进步方面,近年来的中国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应该自觉承担起“反映时代新发展”的责任,用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社会发展实际去充实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现实的中国发展和生动的中国故事说服学生、感动学生,才能让他们更清楚地理解我国的过去、当下和未来。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才是富有生命力的。

研究评价,就要做到教育合一,在课程与教学中理解德育一体化的意义和价值。我们既要关注中考和高考这样的具有高利害影响的关键性评价的发展趋势,也要关注各种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的持续性影响;既要重视学科的育人属性,又要重视学科素养培育的有效方式。有了这样的关注,我们才能从教与育的结合中看到德育的力量,从德育的一体化发展层面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未来,就要具备主动意识,以开放心态通过自身素养提升主动迎接新挑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面临的所有机遇和挑战,都要通过教师的实际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实际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主动关心课程改革的现实发展,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有效教学方式,主动进行基于实践探索的重大问题解决,以开放心态对待当前正在火热进行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真正理解课改,真实推动课改,以实实在在的前行,去发现属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风景。

猜你喜欢
政治课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谈初中政治课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巧设导入,精彩课堂——浅析政治课导入的几点见解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