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承勉 徐 燕 ( 浙江开化县教育研训中心; 开化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文化,对一个单位来讲,就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现象、规范,而这种习惯、现象、规范又具有鲜明的个性。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一年企业靠运气,三年企业靠领导,五年企业靠制度,百年企业靠文化,学校也同样如此,学校作为文化单位,其品位也应该是文化品位。实质上,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文化活动,一个学校要成为一所人心思进、长盛不衰的学校,就要靠思想,靠文化。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你走进一所表面上看起来很普通的学校,它没有高大的教学楼,没有现代化的运动场,也没有华丽的办公室,但它会在你走进它的第一个瞬间,给你一种厚实感,一种历史感。尽管没有人向你解释叙说,你就是会感到它的沉稳坚实。再经过认真观察与聆听,你会发现,这个学校确实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而这就是一种文化的自然反映,它是在无数领导、老师、工人、学生及社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秉承某种超前、扎实、朴素的理念和付出的心血而慢慢形成的。相反,有些有着华丽、漂亮外表的学校,有着绝对现代化办公、教学条件的学校,会给我们一种浮躁、轻浮的感觉。这同样是一种文化反映,只不过这种文化是一种畸形的文化罢了。
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文化就是超越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人文的、向上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这种文化体现了治学之严谨,人文之关怀,艺术之品位,审美之感动,创新之激情,儒雅之风范,诗性之世界,理想之追求,健康之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它体现在环境文化、教学文化上,渗透在校本课程、课题研究、校本研修中,浸润在教师、学生、管理文化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1.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建设
为了让有限的教室空间变成无限的教育资源,让教室真正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我们特别开展了“书香满园”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主要包括班名、班牌设计、教室墙面布置、教室绿化、班级文化介绍等。“思学堂”“书虫苑”“紫竹居”“馨香轩”“博学斋”等一个个响亮而不凡的班级名字都是师生们共同讨论出来的,并请书法名家或学校的小小书法家书写并装裱好挂在门上,远远就能透出浓浓的文化气息。走进每一间教室,你都会被一幅幅设计精美、色彩亮丽、富有个性的学习专栏所吸引,“班主任心语”“苹果树”“留下成功的脚印”“成长展示台”等墙面布置,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每个班级介绍班级文化的小导游落落大方的举止、纯正的普通话和富有班级特色的介绍,很好地展示了各班学生的风采。
2.努力让校园里的每一块墙壁说话
根据学校体育、艺术特色,结合学科竞赛,把学生取得的成绩、获奖的作品张贴在走廊、通道和大厅的墙壁上,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张张显眼的奖状,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学校小小导游员们展示口才的平台。一件件稚嫩的还不成熟的学生作品,一间间独具匠心的功能室,都在涤荡着学生的心灵。
就校本课程而言,开发和实施并不是空洞地提倡“校本”、倡导“个性”,而是要落实学校文化,与学校的具体环境、条件、师生文化、课程文化相协调,建立适切的校本课程体系,而非外在课程与本校文化的随意嫁接。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对学校文化进行提炼和加工的过程。虽然校本课程开发只是学校课程开发和建设的一个部分,但从考察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案例来看,他们都充分挖掘了自己学校的资源,从中或提炼或强化或升华了本校的学校特色,形成了浓郁的具有本校个性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就是学校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从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校本课程都是在学校的课外活动、活动课、选修课中生长起来的。因此,很多学校都可以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术指导下,将原来做得比较好的课外活动和活动课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上来。
从校本课程走向学校文化,走的是一条特色之路,要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第一,技能与做人要一体。我们学校有很多校本课程,如美术组的陶艺,体育组的杨氏武术、跆拳道等,这些校本课程都更多地倾向于技能的培养。如果引导不当,这些技能就会成为学生不好行为的帮手,我们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培养既要有“武功”,又要有“武德”的人,就是要使技能与做人融为一体。
第二,课程与活动统整。编一本教材不难,但我们的校本课程很多都是在走学科课程之路,这是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把重点放在研究性活动上,它不仅是学校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学校文化的重要途径。
第三,传统与时代结合。现阶段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都没有及时更新,随着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变化,学校积淀下来的文化也在变化。我们要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在特色学校文化建设中注入时代的活力。
第四,环境与制度相结合。制度与环境相辅相成,制度再好,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也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制度与环境犹如鱼水之情,缺一不可。
如果在一所学校,教师爱读书,学生爱读书,人人都兴致勃勃地读书,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教育。因为单是这种浓郁的阅读氛围就已经可以打动学生的心灵了。我想,当我们的校园里始终弥漫着浓郁的读书氛围,当孩子们的心总是被中外名著所深深吸引,当师生共同徜徉在书的海洋里,与大师对话,与一切高尚的灵魂对话,共同吸取人类文化的精华时,这样的校园,才是真正的书香校园;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给孩子们一个有诗的童年”是我们的办学理念之一,也是我们致力于经典诵读活动的动力。“提高农村孩子读写品位的研究”成功申报为市级重点课题,我们学校多年前就开始组织学生诵读经典。每个学期举行全班性的经典诵读大赛,评出集体奖和个人奖。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慢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广办法。
1.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教师要不定期地把有关诵读的知识和孩子们的阅读情况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和“给家长的信”传递给家长,才能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2.每年一届校园读书节。2006年就确定在每年4月举办校园读书节,通过评选“诵读小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写作小明星”等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通过吟诵、歌唱、舞蹈等形式演绎一首首古诗,让学生体会到诵读的乐趣;利用全校学生人手一本的《中华诗文——读读写写》检验学习成果,用诗文图展和经典诵读成长记录袋记录孩子诵读经典的历程。
3.教师、学生、家长同享课堂。不定期地向家长开放教师的课堂,邀请家长到校听教师上导读课,使家长不仅能了解教师的教育方法,更能调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
学校读书活动红火起来之后,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有话可讲、有事可做了,读书交流的人多了,课间追逐的人就少了,在校园里喧哗的学生也少了。所有这些,都是因为阅读文化赋予了校园生活以丰富的内涵和生命的活力。
教师形象是流动着的学校文化。所以我们努力塑造新时期教师的新形象,要求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去铺垫学生的未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学校文化发展。我们一直实践着“厚德博学,精研善诱”的教风;“乐读善思,学以致用”的学风。在教师文化和教研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1.专家引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
(1)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引进优质资源。和市、县的名校建立合作关系,把市、县级名校作为青年教师培训基地,并每年组织开展市、县间的校际交流活动。也定期邀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学,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的老师也会到外校做讲座、上课,实现资源共享。
(2)专家引领,丰富理论知识。不定期邀请专家、特级教师到校讲座,指导教学。在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促使教师自觉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3)骨干带头,教师共成长。为了充分发挥校内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要求学校、县级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等每学期都要做到“六个一”:上一节示范课、做一次专题讲座、参加一个课题研究、撰写一份专题论文、辅导一位新教师、完成一本成长记录袋。
2.同伴互助,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1)开展“教师论坛”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今年我们确定了四个主题:一是读书论道,二是讲述我的教育故事,三是教育热点问题、教育新闻发布,四是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利用每周二下午业务学习的前二十分钟,要求教师轮流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
(2)休闲式教研活动更加民主开放。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是我们创建“书香校园”的举措之一,通过一系列有益的快乐读书活动,构建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丰富师生的文化底蕴。比如去年六月份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在梧桐雨咖啡厅欢聚一堂,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读书沙龙交流会活动。给全校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对话、交流读书感受的平台。大家在美丽心情中与书籍相约,同赴一个知识盛宴,共度了一个心灵的狂欢节。
3.自学反思,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
(1)“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书读多了,在文化里浸润的时间长了,文化积淀就厚重了,久而久之,就会透出书卷气,呈现一种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的外化就是古人所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都要在教研活动中安排一次教师自学读书活动,每月在“教师书吧”中组织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要求教师每年完成一本读书笔记的整理。
(2)“让反思成为自身职业生涯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教师只有学会反思并不断地将反思结果付诸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认识教学规律,从“习惯”和“经验”中解脱出来,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教学方法得到更新,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到提高,并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我们要求教师每单元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上交一篇优秀反思进行交流,期末由学校结集成册出版。
(3)“让收集成为一笔真正的财富。”教师每年暑假都要收集整理一年来的教育教学成果,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无论教师收集的是点滴感悟,还是一个精彩瞬间;无论是一个成功案例,还是一次经验教训;无论是只言片语,还是一张照片,点点滴滴都是教师成长的足迹。
学校发展内在的动力支持是先进的学校文化,学校发展外在的品牌形象是优秀的学校文化。众多优秀学校的成功经验都表明: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精神力量,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虽然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要经过全校师生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才会有一定的成效。但只要努力,通过思想和文化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教育就能成为有文化底蕴的教育,学校就能成为高品位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