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艳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
在班级文化建设上,特别需要发掘、发展、发扬一种属于自己班级的核心文化,而属于班级自己个性化的标识,就是班级文化的集中展现和表达。
每一年新生开学季,都要第一时间和家长接触——互留电话;一系列的进群、修改名片;各类资料下发、采集。最短的时间内认识班上的孩子——安排座位;一系列的花名册制定;一系列的常规要求实施……班主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最隆重的班级大事莫过于认识“自我”——我的班名。如阳光般沐浴大地,如阳光般温暖晨曦,如阳光般芬芳四溢,如阳光般走遍每个需要的地方,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从那天起,有个叫“一米阳光”的班级快乐地行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从那天起,孩子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愿景:做一米阳光,为自己、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小事。为啥是“小事”?因为孩子们能从点滴小事做起就是最了不起的大事。
“我爱我班,我爱我家”是我们的班风。我们以“谁能比我还要棒?”评比活动为抓手,每两周一次,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评比,分别评选出“礼仪之星”“整洁之星”“清静之星”各一名,把习惯培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班级文化服务于孩子的日常生活。孩子们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彬彬有礼、人走物齐、轻声慢步”“我能为班级这样做——”的班级精神塑造在养成教育中深入,逐渐勾画“一米阳光”独特的班级精神文化。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的话发生共鸣,你自身就需要与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在中年级段,孩子们有了自己特有的竞争能力。就可以尝试着从经典理念中汲取养分,引领自行组合,分成若干小队来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通过良性竞争让孩子们得到锻炼,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合作的风气,不仅拉近教师与孩子、家长与孩子心的距离,而且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班级焕发勃勃生机。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和责任担当,提升公民素质,我们努力创建班级特色——红领巾志愿者活动。初步构建“竞选上岗,月度轮换”的操作模式。以为小组单位成立四个战队,学期初竞争力所能及的岗位,由队长负责每个星期五的总结反馈,队员互相监督、合作,每月推荐出优秀志愿者参加班级评比。胜利的小队,赢得集体家访机会(去老师家做客)一次或集体影院看电影一次。
秉持“享受教育的幸福,追求教育的卓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以“幸福”为积淀,用文化提高班级自治管理能力,将创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每周一活动,促进亲子和谐关系的完善,让每位家长都能够近距离感受孩子的成长。
“20 件事”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记得每一届最初参加的都是清一色的妈妈,有的甚至父母双方一个都不来,说是太忙,更有甚者说,老师吃饱了没事干就瞎折腾,搞好学习才是正事。可是,我们发现参加活动的父母渐渐地多起来,男士们多起来,最壮观的要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齐上阵,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留下了与同学合作、与老师交流、与家长同行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视频、一点点感悟,一次次成长。孩子的参与、体验、感受生活的美好如阳光般芬芳四溢。家长的理解、支持、参与评价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为班级精神的汇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教育文化发挥作用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创造条件,同时,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着眼于让班级每个成员获得最大可能的积极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体系。
步入高年级段,孩子们的视野早已不在同辈文化范围内,他们渴望走出校门,渴望被认可;他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身边的“优秀红领巾志愿者”“最佳值日班干”“尚德小明星”等。于是,在高年级段时孩子们自发组合,走进“谁是最可爱的人”——“寻访身边好人,向好人学习,做好人”的行列,开展“感谢你与我同行”毕业季系列活动,将班级文化建设深度分成若干小点,增强扩散,让爱的阳光努力撒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