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苦恼的根源是教育焦虑

2019-01-11 02:43陈树彬山东邹城市兖矿第一小学
教书育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国式家长过程

陈树彬 (山东邹城市兖矿第一小学)

2018年6月11日,湖南卫视开始播出一档青少年健康成长心理表述节目《少年说》,借鉴了日本综艺节目中“未成年主张”的经典环节,邀请全国12 所中小学的学生走上天台,大胆喊出他们的心理诉求。一个初一女生吐槽,女强人妈妈为她安排了太多的补习班,最关键的是,本来舞蹈学得好好的,也很喜欢,妈妈又给自己报了武术班,本想成为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却硬生生被练成了女汉子。节目中,她大胆喊出心声:“学习本应该是享受的过程,我要享受,不想被要求,不想有目的地学习,不想为别人而学习!我不想为你而学习!”

听了孩子们的呼声,就知道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问题何其多。同“中国式家长”讲道理,为什么这么难?笔者认为,难就难在许多家长爱子心切,焦虑过多,包办太多,却不太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另外,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做好榜样示范,却喜欢在孩子面前摆出一副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姿态,喜欢对孩子大呼小叫,指手画脚,总是用“家长意志”来左右孩子的思想和行动,致使孩子和家长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中国式家长”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拔苗助长”的多,“春风化雨”的少,对孩子“学习兴趣”关注的多,“人格塑造”关注的少。日常生活中,总是喜欢拿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而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

平时,总是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对,做什么都是为孩子好,不惜下血本为孩子报这个兴趣班,报那个培优班,把孩子当成了学习的奴隶和机器。不仅孩子被折腾得筋疲力尽、无精打采,就连自己也被搞得身心疲惫,牢骚满腹。徒劳无功,这又是何苦呢?其实,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式家长”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教育焦虑症。这种病症的最大特点就是教育的盲目化和无序化,根本不遵循教育规律出牌,不按照教育原则行事,不顾及孩子自身特点和现实感受。

明确了“中国式家长”苦恼的根源在于教育焦虑之后,事情就好办多了。只有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家长要想摆脱教育焦虑,不妨换个思维,轻装上阵。

把孩子当成朋友,凡事商量着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家长应当学会放下自己的身份,主动地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和交流。家长要与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凡事切莫自作主张,不能想当然地替孩子办事。家长要言而有信,做出的承诺,一定要想办法兑现。用细节去感化孩子,用行动去教育孩子,孩子才能理解你、信任你和尊重你,才能把你当成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把孩子当成伙伴,提升服务意识。家长是孩子最贴心的人,更是孩子的勤务兵。家长与孩子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家长要用贴心的服务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去感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主动与自己亲近。家长要视孩子为伙伴,既要诚心诚意地为孩子着想,又要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谋幸福,让孩子能真正享受到童年的快乐。

把孩子当成知己,真诚分享苦乐。孩子成熟不成熟,习惯好不好,关键就在于家长对孩子的用心程度和日常教育。家长若能视孩子为知己,势必能够俘获孩子的心。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多给予孩子一些关爱;在孩子偶尔犯错的时候,要冷静地对待;在孩子缺少信心的时候,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能够分享孩子苦乐的家长,才是孩子心中的好家长。

把孩子当成伴侣,如实记录过程。家庭教育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不断探索才能有新的出路。现实中,家长应该把孩子当成课题来研究,多给予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犯错要及时引导,孩子取得成绩要奖励,让孩子的成长过程能始终充满正能量。家长可以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时发生的事情,或者是让自己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家长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过程。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其实,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你若对它笑,它便会对你笑。

猜你喜欢
中国式家长过程
中国式民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家长请吃药Ⅱ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